|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示威 解散警隊口號背後是與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析評論撰文:葉德豪


  周四(6月4日),紐約(专题)水牛城一位75歲示威者在成群警員之中無故被推到在地,頭破血流,靜止不動,警員對他視而不見繼續前行。同日,兩名涉事警員被停薪停職。翌日,當地警員工會「水牛城警察仁慈協會」(Buffalo Police Benevolent Association)的主席宣布「緊急應變小組」的57位防暴警察集體退出小組抗議。周六(6日),該兩名警員被控重罪襲擊,否認控罪,法院外有近250名警員與消防員聚集聲援。

  5月25日,非裔美國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員跪頸近九分鍾致死的事件,引發全美超過650個城市的示威浪潮。示威除了反對種族歧視性執法之外,警察使用過度暴力也是主軸之一。然而,連場曾有發生暴亂、主體仍屬和平的大規模示威,卻引來更多的警察暴力場面,使示威者的怒火更加難以撲滅。


  警方對和平示威者發射催淚彈無日無之;數百宗記者被警察毆打,或以催淚彈、胡椒球彈攻擊已被記錄在案;紐約布魯克林一位示威者遭警員主動拉下口罩以胡椒噴霧直射;紐約警車撞進示威人群;成群手持警棍警員對一名倒在地上的人士亂棍圍打數十秒;西雅圖(专题)一位警員拘捕示威者時再次用上膝蓋跪頸的手段……當中最受人關注的,當然是特朗普(专题)使用聯邦執法人員暴力驅趕白宮外和平示威的場面。

  如此種種暴力場面,都被影片記錄下來,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使得街上示威的人群愈來愈多,讓社會騷動愈加難以收拾。在示威之中,除了「黑人的命也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口號外,「解散警隊」(Abolish the Police)、「取消警隊經費」(Defund the Police)的示威標語也是隨處可見。

  警暴是社會過度武裝的延伸

  誠然,美國的警察暴力問題是一個極其難以拆解的結構性問題。

  首先,美國是一個人民過度武裝的社會,使警察的工作環境遠比其他國家危險。例如單在2019年,在執行職務期間死亡的美國警察就有106名,而在大西洋彼岸文化較為相近的英國,同期則只有一名警員殉職。

  在此等情況之下,警方的訓練強調將民眾都當成「潛在危險」,造成警員往往往習慣了「先下手為強」。例如在2014年12歲非裔兒童賴斯(Tamir Rice)因拿著玩具槍而被警員擊斃的案件,涉事警員離開警車兩秒後就先行開槍射擊,根本沒有確定目標是否真的是潛在危險。


  因此,美國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比例極高,單在2019年就有近1,100人死於警員之手。當中,只有大約1%的涉事警員被檢控,而罪名成立的比例更少。

  身處法網之外的警隊

  這就引伸出另外一個問題。在美國,檢控官與警方已結成了利益與共的共同體,使得檢控官盡量避免控告警員。由於檢控官的升遷取決於他們能否成功將罪犯定罪,而審判期間所需的證據很多時候也要由警方親身作證。然而,警方出於同儕團結卻少有願意指證同伴,檢控官一方面為免浪費時間精力,另一方面也為了保持與警方的良好關系,因而除非遇上媒體關注的重大事件,否則對警方的檢控也是可免則免。


  一位布朗大學社會學家范克勒夫(Nicole Gonzalez Van Cleve)就曾撰文指出「警方為檢控官制造案件,而作為職業禮儀,檢控官也被期許會尊重警方的權威」。

  同時,美國也素有所謂「有條件豁免權」(qualified immunity)的法律原則,讓民眾難以從民事途徑向執法時犯罪的警察個人索償。申訴人要證明涉事警員的行為「侵犯任何理性人士都應該知道,且明顯成立的法律或憲法權利」,才可越過此豁免權作出索償申訴。然而,美國法院對此條件的解讀極其嚴格,曾有上訴法院因「在執行搜查令期間偷取財物」並非「明顯成立的法律或憲法權利」而拒絕一位申訴人的索償呈請。

  工會勢力過大易使警員免罪

  更嚴重的是,由於美國警力分散,全美共有約18,000執法機關,主要由地方經營,警察工會的影響力往往非常之大。如果警員集體采取工業行動,地方當局根本無力聘請其他合資格人士取代他們的職位。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警隊開始組織工會以來,工會除了為薪資、退休金、醫療保險等雇員福利作集體談判之外,他們更極力在聘用合約中加入不少保護警員免受紀律審查的條款。

  根據路透社在2017年的一項調查,在美國各地82個警察工會的雇用合約中,絕大部份要求警局在半年至三年的期限內將警員的紀律處分記錄刪除,使他人日後難以追究。而且,部份合約也禁止警局將未經證實的投訴加入受查的警員個人檔案之中,使得調查人員不得以之輔助調查。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1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