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袁隆平最后十年 在探索和创造什么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没有一位科学家的逝去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哀悼。袁隆平在湘雅医院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医院门口挤满了前来悼念的人。有人在医院门口立起三扎水稻,这是这位科学家倾其一生所研究的。灵车从湘雅医院开往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再开往明阳山殡仪馆,路边有人追着灵车跑,有男声带头喊“袁爷爷”,现场再齐声喊“一路走好”。有老人在现场说,“吃饱饭了也不能忘记他啊”。医院附近一家快餐店的促销员,一边哭着,一边招揽客人。促销员女士拿着花,跟过路的人说,“我们是家乡人,要献三束花的,你们买一支就可以了”,顺着她指的花店方向望去,早已经排起长队。


  尽管前一日多个媒体播报,根据袁隆平遗愿丧事从简,将不安排群众悼念。23日一早,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献花的人还是排成了好几公里。

  袁隆平是一位国民度极高的科学家。他和他所培育的杂交水稻,帮助这个国家摆脱了对饥饿的恐惧。很多人都了解袁隆平前半生的故事,那些闪光的、勇攀高峰的经历,早已被印在了教科书里,那些艰难的爬坡过坎,也偶尔被记录在报章媒体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当这位大科学家功成名就之后,他在探索和创造什么。


  今天,我们试图记述袁隆平的最后十年,以纪念一位国民科学家的逝去。他的身体一天天衰老,但生命的活力以及“野败”一样的欲望,始终没有熄灭。

  

  1


  2011年1月,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这个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地方,6块大型电子屏幕同时播放着一条中国形象宣传片。大约在第6秒,袁隆平出现了,他有双小鹿般尖尖的耳朵,神情严肃,穿着格子衬衫,身后是一张金黄稻穗的照片。和他一起出现在视频里的,是中国各领域的杰出代表。袁隆平早已是中国“国民度”最高的科学家,他和他所培育的杂交水稻,帮助这个国家摆脱了对饥饿的恐惧,激起中国官方与民间共同的尊敬。

  


  ▲ 袁隆平出现在中国形象宣传片中。图 / 网络

  过了8个月,这位81岁的老人又有了新的突破。9月18日,天色阴沉,前一天风雨大作,所有人都担心稻禾的安危,幸运的是,田地里的大部分稻禾挺身站着,稻穗挂满了沉甸甸的稻子。袁隆平研究的超级杂交稻即将迎来第三次大考。2000年、2004年,在同一片地里,第一期、第二期超级杂交稻都经过了考验,而那天的结果同样没令他失望,第三期的验收结果是“平均亩产高达926.6公斤”。

  那年年底,《南方周末》组织了一场关于中国梦的演讲,袁隆平在演讲中描述起自己做过的一个梦:“梦见我的试验田,水稻长得高粱那么高,穗子比扫帚还长,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把它叫做‘禾下乘凉梦’。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就跟我几个助手在稻穗下乘凉,我但愿早日能够实现亩产1000公斤,甚至向更高的产量——像我们年轻人啊,向更高的产量奋斗,圆了我这个‘禾下乘凉梦’。”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56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3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