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摸金校尉团伙潜海30米去盗捞 结果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福建漳浦海域的某码头,韦某超等人曾从此处下水开展盗捞。本文图片均来自 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深夜11时,韦某超从20多米深的海底游到水面,带回了两箱海捞瓷器。呼吸着海面的空气,他内心窃喜: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夜。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踪早已被公安机关盯上。回到宾馆后,他和其余5名犯罪嫌疑人被蹲守已久的民警集体抓获,快艇、潜水服等一系列盗捞物品被查扣。


  上述场景是公安部部督“11·23”系列盗捞案件的其中一幕,随着进一步侦查与收网,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两级公安机关抓获包括韦某超在内的犯罪嫌疑人19人,缴获海捞瓷器846件。经文物部门鉴定,846件文物均为元代龙泉窑文物,其中三级以上文物76件。

  2021年5月,澎湃新闻在漳浦采访了解到,这些盗捞沉船文物团伙系由出资人和潜水员组成,双方约定了出资比例和销赃后的利润分配,在漳浦海域一带实施了数次盗捞,之后将文物倒卖至江西等地。

  当地文保专家向澎湃新闻介绍,早在宋元时期,福建海上航线就四通八达,一些船只因种种原因沉没在福建沿海海域,成为水下文化遗存。

  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郭志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直言,这些水下文物既是福建海上贸易繁盛的重要见证,也成为不法盗捞获利的目标。未来公安机关也会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文物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部分涉案海捞瓷器在漳浦县博物馆收藏并展出。

  “水鬼”盯上海底文物


  福建当地文保专家介绍,福建沿海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但当时由于天气、海况,以及船舶自身条件的影响,触礁沉没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船沉没水下后大多保存完整,故在文化市场上,有“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这些沉船是人类历史活动中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然而,一些不法者则盯上了这些海下文物宝藏,其中就包括韦某超。

  韦某超是广西柳州人,今年34岁,是一名从事海下捕捞的潜水员,20岁起就跟着老乡学习潜水,从事潜水行业已有十余年之久。案发前,他一直在广东湛江等地一些海上养殖场工作,负责海螺等海产品的打捞。

  在这行,潜水技能娴熟的潜水员会被称为“水鬼”。韦某超在潜水方面经验丰富,经常在20多米的深海下捕捞作业。

  “那段时间正好缺钱,就想着怎么通过一些方法来钱快一点。”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韦某超说,在潜水员的微信群,同行时常会讨论海底文物打捞的情况,2020年9月正好家中缺钱的他动起了歪心思。在朋友的推介下,同样盯上海底文物的福建平潭籍渔民李某兴和韦某超建立起了联系。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296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