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清華教授郭於華:最為無奈是親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郭於華(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

  1.


  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每遇事情發生都會引起人們的激烈爭論:大到全球事件、國際關系,小到身邊瑣事、人情世故。按照常理遇事有不同看法很是正常,討論或爭論也在所難免,能達成共識當然好,但各執己見、求同存異也不錯。

  問題是,爭論常常導致矛盾升級、關系破裂,雙方似乎都缺少寬容,動輒就開始人身攻擊。觀察一下不難發現,如果有關論題是見仁見智、可以有不同回答的,多半可以各自表達、相互理解。但如果是2+2=?的問題,沖突則無法避免。有人會說這樣的問題用得著爭論嗎?我也經常這樣說,但現實中這類問題卻不時出現在爭論中,例如: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

  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牆是千萬磚,有牆才有磚?)

  正腐和那睡人誰養活了誰?

  公眾對執政者可不可以問責、批評?

  思想和表達是否應該大一統?

  我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應該感恩誰?

  又如:

  父母是否為未成年子女的合法監護人?


  世上是否只有男、女兩種生理性別?

  性別是生物性造就的還是社會文化建構的?

  變性人參加女子體育競賽是否公正?

  街頭抗議運動中的打砸搶燒是否違法?

  …… ……


  這類2+2=4 還是 =22的爭論被網友概括為“在應該吃飯還是吃屎的問題上爭論不休”。可謂話糙理不糙。

  這類爭論不是思想之爭,觀點之爭,而是事實之爭,是常識常理之爭,是邏輯之爭。1970年無法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索爾仁尼琴曾在演講中說:“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這世界既然存在真相,存在真理,追尋真相,追求真理就是人的本質的體現,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屬性。罔顧歷史與現實,或在事實面前閉上眼睛,不分是非、不辨善惡,將失去人性與人的尊嚴,與動物無二。

  2.

  有人會說,公眾的不明和不辨,不能怨他們,因為其認知過程、社會化過程是在意識形態教化中完成的,是由謊言澆鑄的,其人格特征是由權力形塑的。此說有一定道理,但是作為個人是否應該承擔道德責任呢?是否對自己的心智有所擔當呢?以往視作當然的歷史和觀念是不是應該重新認知和思考呢?

  我曾經向一些同齡人和年輕人提問:

  你知道那場戰爭(那場運動,那次災難,那些人物……)的真實歷史嗎?你知道那些災難中殞滅了多少生命嗎?

  你知道抗日戰爭打了多少場重大戰役嗎?你知道中國軍隊犧牲了多少士兵和將軍嗎?你知道中國空軍經歷怎樣慘烈的空戰嗎?你知道美國支援中國的駝峰航線上傷亡了多少美軍飛行員損失了多少架飛機嗎?……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