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孟晚舟获释背后 五个关键法律解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突然获释让人瞠目结舌。北京强调,孟晚舟并没有认罪;美国司法部则称,她承认误导了国际金融机构——“认罪”与否的争辩令该案再次扑朔迷离。


  自加拿大当局于2018年12月逮捕孟晚舟后,就开始了冗长的引渡审判。美国希望将孟引渡,以调查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伊朗的制裁。在长达1000多天的司法诉讼中,中国美国、加拿大三方不断博弈。而当孟晚舟获释,中国真的赢了吗?

  法律专家提醒,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孟晚舟获释的五个关键细节。


  孟晚舟为何突然获释

  审理孟晚舟案的加拿大法官原定于10月21日确定最后裁决日期,却在不到一个月时突然把人释放了,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简单来说,孟晚舟获释是基于她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联邦法院达成的一项交易。

  孟晚舟承认参与了一些不当行为,作为交换,检察官延迟了对她进行的电汇和银行欺诈罪等四项刑事指控,美国政府也同意撤回向加拿大提出的引渡要求。

  

  这一所谓交易在美国法律上称为“延期起诉协议”(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简称DPA)。

  这份协议附带一份事实陈述,其中详细说明了孟晚舟如何向一家金融机构做出了故意虚假陈述。该协议要求孟晚舟不发表与该事实陈述相矛盾的声明,不违反美国法律。

  从技术上讲,对孟晚舟的指控依然存在,但如果她遵守该协议的要求,这些指控将在在四年内(从被捕日算起,即到2022年12月)撤销。


  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有消息传出,称美国法院正与孟晚舟就一项协议达成共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引述知情人称,双方都有此意愿,部分原因是他们都不能完全确信能在引渡官司中获胜。

  分辨“认罪”与“认错”

  对于孟晚舟的释放,出现了两种声音。北京强调孟晚舟“不认罪,并获释”;美国司法部则以她“承认误导国际金融机构”的标题刊发通告。看似“一则协议,两种解读”。


  孟晚舟的律师泰勒(William W. Taylor, III)发表声明称,“孟女士没有认罪,我们十分期待14个月后对她的指控将被完全撤销。”

  美国代理检察官尼科尔·博克曼(Nicole Boeckmann)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在签订延期起诉协议时,孟晚舟已经对她在实施欺诈一家全球金融机构计划中的主要角色承担了责任。”

  法学博士、前美国律师协会法治项目中国主任虞平对BBC中文解释,孟晚舟签署DPA协议相当于一种“认错的行为”,表示她承认自己做出了不当行为。而是否定罪属于法律概念,要在法庭上审理后由法官判断。

  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是,在这份DPA协议中,孟晚舟虽然承认过错,但没有因此而受到罚款或承担其他法律后果。

  这是中方以此为理由,强调孟晚舟“无罪释放”的缘由;在美国,拜登政府也因此受到一些人指责。

  虞平解释,美国在最近20年来使用DPA协议的频率较多,主要针对公司行为,包括一些大投行,而最终的认错行为通常附带罚款。

  “没有罚款就相当于没有惩罚”,虞平说,“我想这是双方交易的结果,中方的底线是不能接受罚款,这样给国人看仿佛胜利了。”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7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