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病毒空氣中5分鍾傳染力就大幅減弱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英國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停留後會降低傳染力,學者認為口罩仍是最有效的防疫工具。美聯社資料照片

  英國布裡斯托大學一項針對新冠病毒傳染力的研究發現,病毒到空氣中5分鍾後傳染力就大幅度減弱,20分鍾後,傳染力更減少9成,但近距離接觸他人仍有染疫風險,學者指稱這項研究成果凸顯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


  英國《衛報》報導指,這項研究模擬新冠病毒隨著吐氣噴出後,在空氣中移動的模式,結果發現病毒微粒在空氣中會失去水氣、加上二氧化碳變低,病毒的pH值上升,都會減弱病毒的傳染力。

  濕氣對病毒傳染力有重要影響,研究人員指出,在乾燥空氣中,新冠病毒傳染力減弱的速度遠比在潮濕空氣中要快,而溫度高低對病毒傳染力的影響不大。

  研究團隊采用3種變異病毒株來做實驗,結果都一樣,他們希望數周之內也針對Omicron在空氣中的傳染力展開實驗。


  布裡斯托大學氣溶膠研究中心主任瑞德(Jonathan Reid)表示:「大家都覺得空氣不流通的空間很危險,以為病毒可傳播好幾公尺遠,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但我認為最危險的還是跟別人近距離接觸。」

  瑞德說,跟別人離遠一點,不僅傳播病毒的氣溶膠濃度變稀了,病毒的傳染力也變低了。


  報導指,過去美國學者曾用名為「戈柏格滾筒」的密封容器來做氣溶膠傳播病毒的實驗,結果發現病毒微粒可在滾筒的空氣中停留3小時,但這個實驗情境不太符合實際上打噴嚏或咳嗽的樣子。

  而英國研究則是把病毒微粒注入兩個通電的圓環之間,精細控制溫度、濕度和紫外線的強度,模擬人類呼吸產生氣溶膠的情境,觀測病毒微粒的變化。

  病毒離開潮濕的肺部之後,會因為少了水份和二氧化碳,傳染力就降低了。實驗顯示,在濕度低於50%的環境,病毒進入空氣5秒鍾後就失去一半傳染力,進入空氣5分鍾後傳染力會再減弱19%。如果在濕度90%的房間裡(例如淋浴間或蒸汽室),病毒傳染力減弱的速度就比較慢,病毒微粒進入空氣5分鍾後仍有52%傳染力,進入空氣20分鍾後約有10%的傳染力。

  瑞德認為實驗顯示,與其擔心被遠處的陌生人傳染,染疫風險更可能來自於跟朋友聚餐、飲酒,所以跟人近距離接觸的時候,戴口罩很重要。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