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新冠疫情: 挤占3.6万亿看病钱误读核酸费哪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国内多个超千万人口城市和部分省份全域开始推进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考虑到检测试剂以及人工等多重成本,涉及人群范围扩大且频次加密的核酸检测成本最终会是哪一方来承担?


  近日,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在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估算时称,结合检测量和单价变化,测算疫情至今核酸费用约3000亿元,其中今年前4个月已花近1500亿元。

  这一预测数据并未得到官方层面的证实。此外,在国家医保部门等机构的工作之下,国内核酸检测的价格已经进行了数轮下调,目前单人单管检测的价格已经由疫情初期的200元左右降至20元左右,多人混检价格则降至4-5元/人,甚至更低。


  但不管核酸检测价格如何下调,相关成本终究还需有人承担。“扩围加密”且基本对参与民众免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到底是谁在埋单?

  上述研究团队称,一个被遗忘、但至关重要的测算前提,是常态化核酸费用约80%由医保负担,各级财政仅需支付约20%。而全国医保仍有3.6万亿元“余粮”,足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

  这一略显简单的“定量化”结论在坊间流传甚广,也引发各界不少有关医保基金的讨论,甚至有观点担忧日后正常使用医保基金的看病报销问题。

  就上述数据来源问题,第一财经记者致电上述华创证券研究团队成员,对方婉拒了采访请求,并表示以报告为准。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地医保部门了解到,目前除了广东等少数省份和城市之外,目前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城市多是由地方财政来负担相关支出,医保基金只负担符合相关规定的那一部分。

  此外,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地方上如需大规模使用势必要经过监管部门的授权和许可,且要考虑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获悉,也有城市在大规模核酸检测时一度使用了医保基金来支付,但后来主动停止了这种做法。

  

  核酸检测费用如何支付?多地方式不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都已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杭州、上海都已经做了采样圈布局。深圳、大连、合肥和江西、湖北的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当前,全国层面并未统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支付方式。华创证券的上述研究报告称,从深圳、青岛、宿迁等地的规定看,70%~95%由医保报销,财政负担仅约2成。

  广东省是我国较早将大规模核酸检测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省份。广东省允许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的省内参保人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按一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支付,其余由各级财政承担。

  第一财经从多地医保局了解到,像广东这样将医保基金用于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地区是少数,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由地方财政来负担“大头”,其依据是《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

  这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对于民众来说,“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均是免费。第一财经查阅地方常态化核酸检测文件时发现大部分城市并没有明确核酸检测的成本如何支付。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3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