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河南民眾“賣臉”換食用油 人臉識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卡德爾(Cate Cadell) 出書揭河南民眾“賣臉”換食用油,供訓練AI人臉識別。

截圖自華郵記者推特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轉載《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卡德爾(Cate Cadell)2019年在河南偏遠郟縣的一篇調查報道。

卡德爾在這篇報道說,當時她在郟縣看到約60名老人在一個戶外攝影棚排隊,旁邊堆滿塑膠瓶裝滿的食油等獎品。

一名70多歲的婦女戴上一副很大的太陽眼鏡遮掩半張臉,顯得有點緊張,跟隨指示重復上下左右扭動頭部,然後有人持智慧型手機為她拍攝。拍攝完後她被帶到那堆獎品前,拿了一瓶食油。


另個老婦接過一張印有陌生人臉孔的照片,但照片上的眼睛和鼻子被裁掉,她把照片放在臉上,突出自己的鼻子拍照,她被要求眼晴快速左右望,之後停下來。

卡德爾形容:“村民是地球上最大的人類監控實驗的一個小而關鍵的部分:他們出售自己的臉來訓練人臉識別演算法,以換取食用油。”


報道指出:“最大的項目有數萬人,所有人都住在這地區。”負責這個項目的公司總裁劉陽峰(譯音)說,公司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至於替誰搜集數據,他含糊其辭稱,他的客戶包括政府及數家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

卡德爾表示,近年中國對搜集數據訓練人工智能演算法(包括人臉識別)的需求大增,這個行業發展蓬勃。

她寫道,“在短短幾年內,習近平已將中國的互聯網轉變為世界上最大的威權治理數字實驗室。”“正是在這一技術專制浪潮中,一場耗資數百億美元的面部識別狂潮開始了。”

這篇報道內容截錄自即將出版的一本新書,書中收錄了多位澳大利亞女記者的文章。卡德爾在2014年至2021年期間駐扎在北京,作為路透社新聞的記者報道科技和政治。她目前在《華盛頓郵報》國家安全部門報道中國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