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互联网可能会崩溃 因地球越转越慢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现行公历中,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这是小朋友们都知道的生活小常识。但在闰年之外,还有偶尔出现的“闰秒”,每当“闰秒”出现时,全球的“协调世界时”都会同时增加一秒。


然而不久前,Facebook母公司Meta的工程师们联名发表了一篇博客,呼吁取消闰秒,声称在互联网时代“引入闰秒是一种危险的做法”,这种做法“应该被取代”。

包括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在内的科技巨头纷纷表示赞同,美国法国的计时机构也认同了这一请愿。




Meta的工程师们发表的博客|Engineering at Meta

这套已经沿用了五十年、写进了各国中小学课本的闰秒制度,为什么突然就成了各大科技公司的眼中钉呢?

时间加一秒,计算机大崩溃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推移,两个计时系统的结果会出现差异,因此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 之间的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自1972年至今,闰秒已经增加了27次。


这小小的一秒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影响,很多人甚至察觉不到,但对于计算机来说,这一秒足以令系统大规模崩溃。

说到因为时间计量造成的计算机崩溃,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千年虫”。




千年虫(Year 2000 problem)

上世纪60年代,当时电脑内存和外部存储介质的成本很高,为了节省硬件成本,程序员葛丽丝·霍普开发了六位数的日期存储方式,分别用两位数字来表示年、月、日,四位数的年份,只保留最后两位的数字。

这个习惯被COBOL语言继承了下来,进而传播到了整个计算机程序界。但当人们步入二十一世纪时,一些使用六位数日期的电脑很可能无法识别2000年的00究竟指的是1900年还是2000年,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程序错乱。

每次闰秒的调整也会给互联网带来类似的麻烦。

和千年虫不同,由于地球的自转受到海洋、大气、地核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闰秒的增加时机不确定,无法被提前写进系统,一旦互联网上的时间突然多出1秒,很多程序会认为“时间没有继续向前走,而是退回去了”,这违反了计算机的内在逻辑,错误就会由此而生。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