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留學生 在泰晤士河邊"撿垃圾"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泰晤士河邊,

有很多被歷史掩埋的“邊緣故事”。


作者:王喆宁

編輯:陳佳莉

2020年到倫敦留學後,張勝佳迷上了一項小眾活動。

拿上鏟子、塑料袋,穿上及膝的雨鞋,背上黑色帆布包,他來到泰晤士河邊的灘塗,走走停停,時不時蹲下來仔細翻找,然後把找到的東西塞進包裡帶走。

別誤會,他不是在撿垃圾,而是加入了英國當地一種叫“泥濘尋寶”(mudlarking)的業余考古活動。

“尋寶”近30次之後,他家裡的貨越堆越滿,從玻璃瓶、刀叉、舊手機,到戒指、煙斗、神像,都成了他眼裡的“寶貝”。


在一小片帶著污漬且形狀不規則的青柳瓷上,張勝佳發現了神秘的“東方符號”。由此,兩百多年前英國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國的古老文明產生了聯結。

這塊青柳瓷還成了他的畢業設計作品《英國制造》(Made in England)的“主角”。

“未來我會繼續做這項研究,讓它成為有完整敘事的影像和一組雕塑作品。”張勝佳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尋寶”

2020年,張勝佳來到倫敦攻讀純藝術專業碩士。

當時,因為疫情原因,他每天只能待在宿舍,有時候從窗戶往外望去,能看到退潮後泰晤士河岸的灘塗。一次,他偶然發現一些人在岸邊尋找著什麼,便對此產生了好奇心。這有點像他以前在家鄉做的事——“在廣東家鄉的海邊,也撿到過一些好玩的東西”。

深入了解之後,張勝佳第一次接觸到這項被當地人稱為“泥濘尋寶”的活動。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