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邊仍在回味,一邊只字不提(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面時握手。 REUTERS - KEVIN LAMARQUE

G20峰會結束好幾天了,官媒還在回顧習近平出席峰會的“高光時刻”,機會難得,『人民日報』還有點沉醉在習拜會的“花絮”中。


人民日報11月21日在題為“習近平主席的G20時間 行大道的中國”一文稱, “習近平主席此行已成為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的焦點,世界各國領導人爭相與這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領導人面對面溝通交談。”

的確,習主席自中國武漢爆發疫情後差不多三年閉門不出,好不容易出了國門,自然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希望與其交談再自然不過。

黨報報道重點突出習拜會,習出國之前,中國官媒對美國是一致的譴責語氣,但拜習會後,口徑突變。官媒不吝筆墨,從峰會開始的具體時間,到“兩國元首同時走進鏡頭”,事無巨細,關鍵是後面這一句,強調拜登小跑進場的畫面:

“拜登總統看到和習近平主席還有段距離,微笑著甩開臂膀跑了幾步,現場記者一片驚歎。”

現場記者是為年近八十的拜登還能跑步入場驚歎呢?還是要顯出拜登有點逢迎“偉大領袖”的意思?

一些讀者指出,美國領袖喜歡跑步,顯示健康、有朝氣,小跑上講壇,小跑驅前跟同行握手,禮貌有加。何況,拜登是親歷冷戰的老牌政治家,“先禮後兵”,什麼沒見過。

人民日報繼續描述花絮:“兩國元首不時輕聲交談。現場快門聲響成一片”,拜登回憶往事:“我是副總統您是副主席的時候,我們曾經相處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多年來都有非常好的對話。”寫得真像是一對老朋友!


黨媒轉而步步高:

習近平主席一席話,言簡意賅:“我們上次見面是2017年的達沃斯論壇,5年多了。”

習近平主席感言:‘我們可以說,有得有失,也就是有經驗有教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就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最有趣的下面一句,引起網友不少諷刺:


“拜登總統專注傾聽,不時低頭記錄。”

有網友問:“拜登真是個好學生,聽一句,記一句,下來要寫一個學習心得呢”。另一位寫道:“我倒覺得,拜登不算好學生,因為低頭記筆記,耽誤領會重要講話精髓……當今科技發達,找個手機就能錄音,何必記筆記,而且還低頭呢。”

還有網友寫道:“拜登雖不是好學生,卻是正統博士,深知怠慢中國皇帝的後果,恐將重蹈覆轍。不如入鄉隨俗假做朝鮮大臣記筆記學習之狀,讓龍顏大悅,節省來之不易的美國納稅人的錢。”

官媒繼續:“習近平主席語重心長地說:“作為中美兩個大國的領導人,我們能起到一個把舵定向的作用,應該為兩國關系發展找到正確方向,而且推動中美關系向上提升。”習主席在這裡被人民日報描繪成一位溫和且老成的教師爺了,完全是在“諄諄教導”拜登要搞好美中關系,而且,黨報更進一步,在台灣問題上“習近平主席語氣嚴肅地給出定位……”

“寥寥數語,方向已然明確,就是要找到正確相處之道,“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這一想法得到了拜登總統積極回應。“

怪不得央視新聞的微博視頻稱,“習近平主席為中美關系發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和一條軌道。”原來是這樣的意思。雖然習主席 在異國他鄉訪問,卻有點“萬國來朝”的意思,連拜登都如此“專注傾聽”,而且拜習會似乎很積極,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稱贊這次會晤是“架橋”:“至少大門 已經打開”,滿樂觀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