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温州富二代们不愿接班:没有上进心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作者 | 肖望编辑 | 杨布丁

来源 | 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


“当老板可比打工累多了。”在温州市永嘉鞋服产业园的某鞋业门店内,陈希对作者感叹。

2014年,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失利的陈希,“被迫”进入父亲创办20多年的皮鞋厂上班,开启接班计划。他表示,当老板意味着全年无休,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订单的进度、几百号工人的管理、货款的收付等等。

父亲去应酬时总带上陈希,想让他多见见世面,同时做一些生意关系的交接。席间,陈希父亲总是被各路好友艳羡:“你家孩子怎么这么懂事、能干?我们家的就死活不愿意接班。”

温州是中国民营企业之都,目前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20万家,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里面就有1位老板。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共有17家温商企业上榜,温州本地企业12家。

温州民营企业家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因为敢想敢闯,早早积累起两三代人都可能花不完的财富。但随着改革开放走过40年,第一批民营企业家陆续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步入新老“接力”的交班期。现实的挑战摆在面前:如陈希这样愿意接班的二代是同龄人中的另类。即便子女愿意接班,他们又能否带领父辈打下的基业穿越周期?

温州“富二代”们,正集体站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

1

被“骗”回家,全年无休


丁满是被“骗”回家接班的。

父亲创办了一家啤酒设备厂,近30年打拼在行业中站稳脚跟,积累了稳定的大客户。起初,丁满完全没有考虑过回家接班。大学毕业后,他顺利成为某德国电气企业的管培生,工作顺风顺水。公司在华业务不断壮大,每年还会安排去德国学习交流的机会。丁满有一位哥哥,但哥哥也无意接班,而是在老家折腾了一家精酿吧,用的就是自家的设备。

每周和家人通话时,父亲总不免在一旁长吁短叹: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营企业压力很大。交给职业经理人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却指望不上。


百般纠结下,心疼父亲的丁满还是辞掉德企工作,回到温州接班。看着父亲喜笑颜开,丁满才意识到,父亲“卖惨”不过是苦肉计。“都是骗人的,他身体硬朗得很。”

2020年,丁满正式走到台前掌舵啤酒设备厂,闲不下来的父亲则抽身去忙碌新的建筑材料产业。

接班后,丁满也开始理解父亲的安排。“父辈倾注了几十年心血打下的产业,不可能说不做就不做。但凡子女能力不错,不十分排斥接班,总还是希望子女能够传承衣钵。”丁满表示。

要是在外面混得不好,就得回家接班了——这是不少温州“富二代”的心声。作者了解到,不少二代毕业后都会先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或积累够一定的阅历和经验,或不愿受打工的窝囊气,再回到家族企业任职。

一旦接班当老板,意味着要牺牲掉大部分的娱乐、休息和爱好。

温州制造业的惯例是工人每个月休一天,而陈希如今则是全年无休。周末早上不到八点半,他就已经赶到产业园的店面坐镇,身后的展示厅被近千种款式的皮鞋铺满,供客户挑选。“还是打工最轻松,只用做好自己手头的活,不需要承受额外的压力。”陈希表示。

陈希庆幸自己青年时期得到一位恩师教导,保持了比较朴素的生活,尽管家庭财富足够他买得起绝大部分自己想要的东西。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