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柴靜: 柴靜:一百年前的領導幹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看歷史,不是讓人傷感,也不是用來諷刺的,是讓人明白的。領導幹部,有錢人,記者,


我們幹的所有事,也都會被後代重估,過去不知道怎麼做,就不知道吧。現在明白一點,就是一點。明白一點,就做一點。

“如果世界上藝術精華,沒有客觀價值標准來保護,恐怕十之八九均會被後人在權勢易主之時,或趣味改向之時,毀損無余。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如果世界上藝術精華,沒有客觀價值標准來保護,恐怕十之八九均會被後人在權勢易主之時,或趣味改向之時,毀損無余。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 梁思成 1944年

1

看胡勁草的紀錄片才知道,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一生,與一個人關系巨大。

1928年,他們選了3月21日結婚,選這個日子,因為是宋代建築大匠李誡墓碑上刻上的日期。

慚愧,我只知魯班,不知李誡。

李誡的書《營造法式》是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寄給他們的,信中寫“此一千年前有此傑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己朱桂辛校印莆竣贈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寶之”。

這本書影響梁林終身。

他倆回國後加入“營造學社”,梁是“法式部”主任,一大任務是研究此書。

他們的兒子叫“梁從誡”,意思是“師從李誡”的意思,這兩個字裡有極深的寄望。粱從誡後來差兩分沒考上清華的建築系,當時他父親是系主任,“不置一詞”。梁從誡晚年時說起這事,臉上仍是羞慚,說“(我)沒出息”。

可見《營造法式》在這兩個人心裡的重量。


2

像我這樣對建築無所知、只從媒體上多少知道些梁林往事的人,除了八卦,只模糊猜測,營造學社?這是清華大學或者東北大學的吧?

看紀錄片才知道,這一研究完全是個私人機構。

創辦人就是梁啟超信中說的贈書者“朱桂辛”——朱啟鈐。李誡的書失傳多年,也是由他發掘。


我沒太留意,以為也是像梁啟超一樣的知識分子。再看他的照片,穿長袍,一副老實樣子,眼睛下面掛著大眼袋,看上去是一個土氣的老頭兒。

紀錄片中說,這人是當時的內務總長,交通總長,國務總理。

咦?領導幹部?



3

看完紀錄片查資料,才發現朱啟鈐是個好玩的人。

他這人,用曹聚仁的話說,“會做官”,一輩子,從晚清,北洋政府,民國,新中國……都沒耽誤。

他外祖父是漢學大師的弟子,他舊學很好,母親常把一些宋錦碎片綴合成荷包,祖父書畫的包頭用的是《紅樓夢》裡寫過的寸金寸絲的緙絲,他後來對藝術的感情,一直有童年的這一縷纏綿。

他在湖南長大,正趕上清末鐵銹的大門被嘎嘎推開,天風海雨,交織而來,湖南又是晚清牛人迸濺的地方。就算是官僚,像巡撫陳寶箴和學政江標,也氣象開闊。江標當主考,出的試題的題目都是《英人有公保二黨,中國將來是否有此氣象說》、《論自來改政之不易》、《古今儀器考》……
1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3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