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曬薪酬?這個高收入人群收入腰斬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去年,頭部券商員工曬百萬年薪登上熱搜,讓券商的高薪屬性備受關注。近日,隨著上市券商年報的陸續披露,員工薪酬逐漸浮出水面。超8成上市券商的員工薪酬下降,高管成為降薪主力,“年薪千萬”絕跡。券商此次大規模降薪,原因主要是2022年券商整體業績表現不佳以及隨著監管層對券商薪酬制度落地的推進,券商行業薪酬待遇回歸理性進行時。


頭部機構員工曬薪被停職,券商工資到底有多高?

薪酬內部分化大


去年7月28日,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員的配偶在小紅書上曬出了其丈夫的收入證明,印有中金公司公章的證明材料顯示,該交易員的月均收入為8.25萬元。

此貼一出,立刻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該消息經過持續發酵後,券商員工的薪酬水平登上熱搜。

這已不是第一家券商員工因“曬薪酬”登上熱搜。

早在去年1月6日,一張某證券公司非銀分析師的工資單截圖在網上流傳。

截圖內容顯示,這位分析師在2021年10月、11月的稅前收入均超過10萬元。截至2021年11月,這位分析師年內稅前收入合計達224.67萬元,同樣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

Wind數據顯示,2021年,有17家上市券商的人均薪酬超過50萬元。其中,超過60萬元水平的14家,超過70萬元水平的有7家,超過80萬元水平的有3家,超過90萬元水平的有1家。

具體而言,中金公司以98.30萬元的人均薪酬水平排名第一;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緊隨其後,人均薪酬分別為89.37萬元、82.97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金公司人均薪酬排名第一,但2021年98萬元的水平,相對於2020年114.98萬元的人均薪酬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無獨有偶,2020年人均薪酬超過90萬元,達到92.71萬元水平的華泰證券,2021年人均薪酬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行,為77.33萬元。


券商整體的人均收入水平確實很高,不過如果稍加分析,就會發現竟是另一番光景,人均薪酬50萬並不意味著“人人年薪50萬”。

以首創證券為例,根據招股書,其北京地區(公司注冊地在北京)員工2021年前9個月平均薪酬50.68萬元。這一水平乍看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如果分不同級別、不同崗位來看的話,差別就出來了:首創證券高管2021年前9個月平均薪酬342萬元,職能部門中層管理人員人均76萬元,職能部門普通員工21萬元。

可見,有很多普通員工被平均了。




這一現象在其他券商身上也可以得到證實,以關注度較高的中金公司為例,其招股書披露,2019年中金公司平均薪酬82.32萬元。

具體來看,當年該公司管理人員平均薪酬376萬元,業務部門中層平均84萬元,業務部門普通員工平均25萬元。

因此,稍加分析就會發現,券商內部薪酬分化非常大,不同崗位之間有成倍的差距。光看平均數可能會導致數據嚴重失真,因為平均數容易受到一些極端值的影響。

正因如此,市場非常有必要理性看待目前的券商平均薪酬,整體平均確實很高,但很多普通員工都是被平均了。

降薪潮來臨,員工人均薪酬超百萬已成往事

近日,隨著券商2022年年報陸續披露,員工薪酬的情況也浮出水面。

截至4月23日, 已有31家上市券商披露2022年年報,占比超過一半,除國信證券以外的大型券商均已披露完畢。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