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烏克蘭危機: 女導演從軍記 戰火下不斷抽生死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前線的生活不像戰爭電影……


戰爭片給我們一種前線

不斷有槍聲和爆炸聲的印象


但事實上,大部分時間

我們在等待和觀察,很枯燥

但同時混合著緊張

炸彈的噪音愈來愈響,運輸坦克的列車愈來愈多……在“世界的泥潭”頓巴斯,幾個青少年卻對變化置若罔聞。他們懷揣著一個瘋狂的夢想:攀登喜馬拉雅山脈。

阿莉莎·科瓦連科是一名烏克蘭“85後”導演,她最新的紀錄片《我們不會消逝》,講述的是五名烏克蘭青少年在戰火中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跟隨年過七旬的登山家瓦倫丁前往喜馬拉雅山脈探險的旅程。

在制作紀錄片的過程中,這位屢獲殊榮的年輕導演還做了一次勇敢的嘗試。去年春天,她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烏克蘭志願軍,在前線戰斗了四個月。她說,那也是在分裂和掙扎中度過的四個月。

紀錄片導演拿起武器


2022年2月24日早晨,俄羅斯發起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幾個小時後,一列紅眼列車將阿莉莎帶到烏東盧甘斯克州的魯比日內。

阿莉莎此行的目的是為紀錄片《我們不會消逝》補拍素材,這部影片是她2019年以來的心血。驟然升級的軍事沖突沒有阻礙阿莉莎前往佐洛特村的步伐。這個礦村是主人公之一安德裡的家鄉。自2014年頓巴斯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政府軍和分離主義者一直在附近戰斗。沖突全面升級前一周,此地的居民就察覺到了更頻繁的爆炸聲。

在搭車從魯比日內前往佐洛特的路上,阿莉莎幾乎見不到行人,沿途加油站排起蜿蜒的長隊,收音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播報一次:“從盧甘斯克撤離!從盧甘斯克撤離!”


“一切看起來像是啟示錄(的末日預言)。”阿莉莎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視頻截圖)阿莉莎·科瓦連科。

經過三年的拍攝,阿莉莎與自己鏡頭裡的青少年親如家人。這些孩子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工業荒原,在“一片夢想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地方與灰色的現實斗爭”。阿莉莎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上世紀90年代,她在蕭條的扎波羅熱工業區長大,生活窮困苦悶,一直夢想走出衰敗的小鎮,探索大千世界。烏克蘭東部的形勢急劇惡化,阿莉莎沒能按計劃繼續拍攝工作,而是開始協助孩子們撤離。一路上,炮聲隆隆,撤離的車輛甚至一度駛入了交戰區。五人之中,阿莉莎只成功將在哈爾科夫上學的麗薩送往波蘭邊境。萊拉、魯斯蘭和伊利亞所在的盧甘斯克村在開戰後很快落入俄軍之手。而安德裡一家則拒絕了離開佐洛特的提議,八年來他們從未擁有過平靜的生活,當時他們誤以為事態不會比以往更糟了。

阿莉莎的導演生涯有一個不俗的起點,她拍攝的第一部長片《戰爭之地的阿莉莎》在全球最重要的紀錄片電影節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首映,第二部作品《家庭游戲》在三個國際電影節斬獲獎項。不過,在一些同行和影評人眼中,阿莉莎並不是一名遵守紀錄片法則的導演。這次烏東之行不是她第一次介入主人公的生活。此前在拍攝《家庭游戲》時,主人公埃琳娜是一名窮困的基輔球員,經歷母親的突然離世時,阿莉莎就代為支付了葬禮費用。

俄羅斯烏克蘭導演謝爾蓋·洛茲尼查最近與阿莉莎有過交流,他認為記錄者必須與拍攝的內容保持距離,不能在其中涉入情感。但阿莉莎主張,紀錄片不僅是電視新聞式的事實敘述或冷靜的邏輯推理。“電影最重要的是情感,這是它的力量所在。你會忘記新聞,但藝術將與你共存。”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