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我该不该陪我的爱人去美国(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不要畏惧不确定性,学会拥抱它。


各位好,昨天在我的知识星球上看到一位读者的来信,这位读者说:小西,我爱人在某跨国大企业做技术工程师,公司现在业务转向,爱人面临一个难题,要么人随事走,去美国。要么继续留在国内,慢慢被边缘化,甚至被开掉。

我这位读者于是很纠结,她不反对跟着爱人去美国,但担心自己到了美国之后找不到工作,而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万一如此,到美国生活肯定会特别艰辛,不确定性太多。


但是如果留在国内,考虑到这几年就业压力飙升,她其实也没有多少信心。

我这位读者朋友很纠结,想听听我的建议。

考虑到有类似纠结的朋友挺多的,我决定写一封长信统一回应之。首先说明,建议我不会随便乱给,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我想我可以提供一些“思维拐杖”,帮助朋友们做出自己的抉择。

这位读者朋友来信中提到了“不确定性太多”的这句话,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据说泰坦尼克号刚刚撞冰山的时候,在短暂的冲击之后,游轮上的舞厅恢复了电力供应,人们在短暂的惶恐后并没有逃散,而是歌照唱,舞照跳,觉得这不过是打断宴会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直到船长下达了准备弃船的命令,大多数人才后知后觉的一哄而散,只留下舞厅当中的乐手们出于职业精神一直演奏乐曲安抚人心,直到船只沉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

根据事后媒体对当事者的采访,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很多人仍本能的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泰坦尼克号这艘船实在是太大了,是当时人类工业的奇迹,这样大的船还号称“永不沉没”,就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错觉:那种海洋本来应该给渡海者带来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似乎已经被巨轮所取消掉了。相比之下,跳上救生筏这样的小船反而是一种直面不确定性的选择,所以很多人会本能的不选。


但我们今天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错觉,不确定性就像熵增一样,它只能够被转移而无法被取消。

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巨轮,或与之相似的大体系,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取消”掉了船上乘客们的不确定性,而是把这种不确定性上推、集纳了,这就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不确定性冲破大体系的闸门汹涌而来的时候,它会以一种当事人猝不及防的形式出现。

所以对大体系的迷信是一种人性的错觉,而在大体系中生活久了,畏惧不确定性,则像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一样是一种致命的富贵病。

去年国内火了一部网剧名叫《漫长的季节》,我不知您看了没有,影片中一开场就表现了上世纪90年代国营大厂桦钢的火车司机王响对自己一辈子生活的大体系“桦钢”的迷之自信。明明厂子效益不好,各种危机接二连三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了,王响依然坚持“这么大的厂子不会倒”“宇宙毁灭了,华钢都会继续存在”。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1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95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