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對日本苦口婆心 說這樣一番話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共媒體觀察者網報道:據中國日本大使館微信公眾號6月4日消息,6月2日,駐日本大使吳江浩應邀出席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簡稱“國貿促”)交流會並發表演講。使館公使宋耀明及日本國貿促會長河野洋平、理事長笠井爚雄及60余名經濟界人士參加。

吳江浩在演講中表示,日本國貿促1954年創立之始即致力恢復和促進中日貿易,推動簽訂《中日民間貿易協定》,在對方國家舉辦商品博覽會,是戰後中日重啟貿易合作的“破冰者”和“挖井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也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45周年。這45年是中日攜手發展、合作共贏的45年。日本作為最早參與支持中國改革開放的國家之一,從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中獲得了巨大收益。現在在華日企數量3萬多家,每年營收約2600億美元。中日務實合作取得今天的飛躍發展,達到今天的廣度深度,是兩國一代代人辛勤創造的寶貴財富,值得倍加珍惜。


吳江浩表示,今天的中國,已經實現8億多人脫貧,4億多人邁入中等收入群體,建成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超級大市場,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長期保持在30%以上,中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拉動亞洲其它國家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中國已經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14多億人口整體跨入現代化,這將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壯舉,也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為世界各國提供新機遇。

吳江浩表示,中共二十大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破解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開辟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這些領域很多是日方的強項,都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和亮點。我們將依法保護包括日資在內外商投資權益,積極解決在華外資企業合理訴求,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吳江浩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表現好於預期,GDP同比增長4.5%,顯現出巨大韌性和潛力。一個很重要的積極信號是消費市場快速回暖,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6%,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國內出行游客達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旅游收入約1500億人民幣,均超過疫情前水平,這正是當下中國經濟恢復活力的真實寫照。今年一季度中國實際利用外資580億美元,在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每天有4.7億美元外商投資湧入中國,同時也有3.2億美元中國投資走向世界。希望日本經濟界堅定對華合作信心,加大對華合作投入。


吳江浩表示,當前中日關系形勢嚴峻復雜,遇到不少新問題、新風險、新挑戰,特別是美國因素已經成為影響中日關系穩定發展的最大外部挑戰。中方始終主張,雙方要回到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基礎上,真正踐行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共識,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的正確方向。一段時期以來,日方公開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在七國集團峰會等場合積極追隨配合美國遏制中國。這種消極傾向正在蔓延至經貿領域,侵蝕兩國經濟界合作信心。為了維護中日經貿合作健康發展,雙方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警惕抵制“去風險化”。有些國家一方面聲稱不會同中國“脫鉤”,另一方面炮制所謂“去風險化”的新說法,實質上就是要人為削弱、割裂同中國的經濟聯系,還是在搞“去中國化”。日本國內也有一些人渲染形形色色的“中國風險”,從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網絡風險、供應鏈風險,到借台海局勢炒作戰爭風險,再到近來利用個別在華人員從事間諜活動被抓扣事件煽動人身安全風險,最終結論無非就是鼓動撤離中國。中日經貿合作本質上相互依存、互利雙贏,中方從來沒有把日本當作風險,更不會鼓動企業撤離日本。我們看到絕大多數日本企業頭腦是清醒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時日本對華貿易出現放緩勢頭。今年一季度日本對華貿易額下降11.5%,其中出口大幅下滑20%。這一現象值得深思,這一趨勢應該扭轉。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