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再现通缩迹象 恐造成恶性循环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超市 路透社图片

继2021年2月后,中国再次出现通缩迹象。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物价将逐步回升。不过,有经济学者认为,市场供大于求与中国的经济政策过于短视有关。若商品价格持续下降,恐怕会造成恶性循环。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受到食品及能源价格影响,七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下跌0.3%。整体食品价格同比和环比均有下跌。当中猪肉价格同比大跌26%,鲜菜价格由升转跌,跌幅近2%。

至于反映上游通胀压力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同比跌4.4%。

7月CPI年减0.3%,是自2021年2月以来再度陷入负成长。

毕业于山东大学的金融学者司令认为,中国再度出现通缩,反映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十分明显。

司令:“很多人不愿意进行生活耐用消费品或者大宗商品的消费。这导致主要工业生产者的商品并没有遇到比较旺盛的市场。整个市场供求关系上,供严重大于求,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上不去。”

司令批评中国当局误判疫情后民众的消费习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于制定长远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能力、经验,而且过度追求GDP增长率。


司令:“事实上各级官员大跃进式的,加码的,把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给压到企业头上去,导致企业扩张极其疯狂。商品堆积成山。”

国统局指中国不会长期陷通缩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属阶段性,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供求关系持续改善,加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逐步消除,指数有望逐步回升。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邱达生表示,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停滞,民众收入减少。若商品的价格长期持续下降,消费者可能会推迟购买,造成恶性循环。

邱达生:“民众购买耐久财,与其现在买,不如过一阵子才买。递延购买的话,订单肯定会减少。厂商没有扩大资本支出、投资的动机。他不投资的话,工作机会会减少。青年失业的问题会更严重,又会减少他们的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的官员曾一再表示,物价长期下跌的说法缺乏依据,被认为故意淡化通缩的后果。

邱达生:“经济学某种程度上是一门心理学。它(中国当局)现在必须透过内宣,让民众有投资跟消费的信心。若大家都认为物价会持续下滑的话,就会递延耐久财的消费,形成比较可能的恶性循环。”

有分析则认为,这次通缩源于食品和能源价格短期波动,有别于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劳工成本下跌导致生产价格回落,也跟金融海啸拖累全球供应,使价格出现较长期跌幅的情况不同,预料中国全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仍将有1%左右的增长。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