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關於助學金的通報發了 可是誰信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天津助學金事件的調查結果通報出來了,但這份及時出爐的報告並未將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從輿論的漩渦裡拉出來。

正如網友所言,這份通告與其說是調查結果不如說是避實就虛的自我辯解。無論校方所說的“組建專班”“調閱檔案”“實地走訪”是否屬實,人們都拒絕相信。




不公的待遇無疑充當了此次事件中群體共情的制造機,讓人回想起那些曾親歷過的絕望瞬間,但這並不足讓當事人成為社會的焦點,真正戳中人們心窩的是他的特殊身份。

當事人是低保戶,是孤兒,政府的建檔立卡是對其家庭狀況的最佳認定。在人們的樸素價值觀裡,像這樣的可憐人本應受到更多的關愛與惠澤,而非現在這樣遭受不公、訴求無門。


他的身份與遭遇讓人同情,但弱勢群體、不公待遇這八個字所描述的不僅是這位年輕人的境況,也無意中揭開了一個人所共知的社會現實——弱勢群體就是最容易遭受不公的一方,也是最難以扞衛權利的一方。




在這樣的共識下,弱勢一方的陳述往往更具有可信度,而本就處於強勢地位的校方則得不到任何信任,成了不公的代言人,令其所作所言也變得無比可疑,看起來別有目的。

此刻的當事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投射人們憂慮的幕布,畢竟在一個金字塔形的社會裡,哪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弱勢群體,不公也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是在校的學生、公司的職員、擺攤的小販等等,只要身處其中,就有淪為“弱勢群體”的可能。

換言之,潮水般的輿論不僅是對校方的質疑,也是對當下社會的深刻洞見,就像某網友所說,“心疼這個學生,以後在學校會被同學老師孤立冷落,在郁悶孤獨中上完大學。”結果一語成讖,當事人已被室友趕出宿舍。

其實反觀前些年,官方通報還是大多數人了解真相的主要渠道,但隨著其中的有用信息越來越少、語焉越來越不詳,如今的“官方通報”幾乎成了台面上的公關手段,一出現便會引起條件反射般的不信任,特別是在經歷了大大小小多次的羅生門事件後,其可信度呈指數級下降。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