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的中小學教師 誰阻擋他們上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為一名高三班主任,張荃面臨的問題是,她要處理的文件越來越多。

最近,她收到一份關於不文明交通行為整治的通知,發通知的是縣教育體育局。根據通知,她所在的城市將重點查處家長、學生不戴安全頭盔的現象,“家長不戴頭盔,要處理我,要通報批評我。”張荃不太理解。


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何衛公每天都要處理類似的通知文件,其中很多與學校教育教學並無直接關系,但他不得不遵照通知要求,在學校裡安排五花八門的“非教學任務”。

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教師接收到的非教學任務不僅涉及“掃黃打非”宣傳教育、禁燒秸稈宣傳等,還有家庭情況摸底、強制下載各類App、視頻學習打卡、截圖拍照留痕、填表造冊、賣保險等。

作為教師,張荃沒有其他選擇,她必須按要求及時完成任務。很快,張荃在全班統計了上下學方式,並在班級和家長群強調,騎電瓶車的學生、家長要戴頭盔。最終,張荃並未被學校通報批評。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都戴頭盔了,還是沒被抓到。”張荃說,“我很想問,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教書育人?”

“最多的一年,曾經收到過接近4000份各類文件”

何衛公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所在的學校,一天最多能收到20多份來自各方面的通知,少的時候也有一兩份,寒暑假期間都會有通知。“我們統計過,最多的一年,曾經收到過接近4000份各類文件。”何衛公說,“有35%左右是跟教學無關的。”


這些文件主要來自鎮、縣、市的各個部門,它們往往通過OA辦公系統、QQ群、微信群、釘釘群、打電話、發短信等方式通知到學校,有時還會附帶許多附件,有的是紅頭文件,有的是蓋章的通知,有的是沒蓋章的Word文檔。

在許多地方,處理繁雜的非教學任務成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必須面臨的問題。在江蘇某縣高中工作的張荃說,最近她剛剛帶著班裡的兩名學生,占用晚自習的時間,花了近3個小時,完成了全班50余人的一項答題打卡任務。

這項任務要求每名學生完成15道選擇題,正確率100%。為了不浪費更多學生的時間,她得挨個登錄學生的賬號,代替學生答題。去年,這件事是張荃獨自完成的,她斷斷續續花了3天時間。


這樣的答題打卡任務甚至催生出一些“偷懶”技術,可以將學生賬號、密碼自動填充到相關學習平台,並使用自動學習、自動答題功能完成任務。

校長何衛公將這些平台分為兩大類:教育管理類和安全管理類。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學校,目前有二三十個平台需要教師參與填寫或收集數據,他將一部分任務交給相關的管理員來操作,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平台需要教師幫忙收集數據。

在南方一所鄉村小學,班主任郝明每兩周要給40余名學生的家長打一次電話,提醒他們完成“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學習任務,以應對每月一次的檢查。完成學習任務時,系統會提示家長“請勿代做”,但家長也不得不按班主任的要求完成。

一些家長對教師的態度開始變為討厭和不待見。學生們則在這個過程中目睹教師造假。

“每個家長每周都要做,少一個人會影響你的績效考核。”郝明告訴記者,“(任務完成量)差得多了,班主任的績效會被扣到最低。”

“這是典型的考評機制倒逼學校行事。”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李鎮西說,“而一旦考評機制中的非教學活動占比過大,問題便自然產生了。即使表面上看來‘素質教育’全面開花,但有多少是真正開展或者說達到成效的,就無從考證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