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保安刺死外卖员,有些“反思”是值得反思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行凶的保安就算有一万个理由去守紧小区大门,也没一个理由支撑他去残忍杀人。

文 | 佘宗明


卡尔·波普尔说:要努力消除具体的恶,而不是去实现抽象的善。

可在当下的舆论场,不少患了选择性视障的人,习惯了将抽象的善划为重点,对具体的恶却避而不谈。

这反映在了方方面面,包括这几天引发社会热议的保安刺死外卖员事件上。

留学生(专题),出身打工家庭,就业不理想、创业未成功,跑外卖的第6天被刺死……这起无法被简单概括为「一个海归(专题)外卖员之死」的悲剧,因个体的命与运跌落在那道名叫「不幸」的深坑里,看得很多人百爪挠心、心堵得慌。

艾略特的那句「世界就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俨然成了受害者李越凯命运的尾注。

回到该案上,毫无疑问,这是一起恶性刑事案件,其核心事实就是「一个人将另一个人残忍杀害」。联想起加害者对受害者胸前、腰部、背部、脸部连刺数刀,在其倒地后再刺数刀的骇人情节,许多人脑海中不免勾陈起某些犯罪片中的画面,不敢看,不忍看。

哀受害者之不幸、怒加害者之不仁,本该是人们自然而然的情感反应。

可在网上,有些声音却是用二次伤害的方式对受害者李越凯进行「补刀」——他们或是在「反向声讨」中将鞭挞箭头对准受害者,或是在抽象反思中迂回地完成了「归因转移」。特别是嘲讽「海归回来依旧送外卖」,最是乖谬荒唐。


这里面很多对于受害者李越凯的嘲讽、很多「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归因,都是假反思之名。但现在看,有些所谓的「反思」恰恰是更值得反思的。

01

每当「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的事情发生,很多人都会想起「底层互害」四个字。这起悲剧也不例外。

但细究起来,此事中并不存在什么「底层互害」:「互」并不存在,从现场画面可知,受害者被刺时连手都没还一下;说行凶者是「底层」也不尽恰当,「微权力」的自我膨胀,让部分保安在自我角色认知上褪去了「底层」底色,这点在他们面对外卖或快递小哥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友人邹思聪说得挺对,那位行凶的保安不该有被笼统称作底层继而获得道德上保护,他的保安身份是寄附在「暴力外包服务」基础上的。

面对手无寸铁之人持刀相向,反映的正是暴力的脱缰与越界——当保安身怀利刃时,他就不是在「保」谁的安了,他自己就是安全隐患。

无论是外卖员还是保安,他们首先都是「人」。剥离涉事双方的职业身份,从「人」的视角去看这事,我们很难不惊愕于行凶者的极端——从发生争执到持刀杀人之间,本隔着人性的广阔跨度,但凡有点人性,都不至于做出这么残忍的举动来。

很显然,行凶者掏出凶器的那刻,就已泯灭了基本人性。

跟他的残忍形成对照的,是受害者李越凯的心性善良。报道中提到,他很努力,做木工活时一干就是一整天,跑外卖一天能跑100单;他很善良,会照顾残障人士,过斑马线时会等到绿灯亮起再过,并劝阻亲戚闯红绿灯;他还很有教养,性格内向,很少流露情绪……正是这种鲜明对照,让人愈发惋惜。

越是这样,加害者的恶越不能被原谅。

02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