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比911可怕萬倍 這黑天鵝要飛美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專家1月11日刊文稱,他們相信,朝鮮領袖金正恩已做出准備發動戰爭的戰略決定。美國國務院前情報與研究局東北亞處長卡林與加州蒙特瑞密德伯裡國際研究學院教授赫克爾近日共同撰文警告,朝鮮半島面臨1950年6月初韓戰爆發以來“最危險”形勢,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恐怕已經做出了開戰的戰略決策,就如同其祖父在1950年決定那樣。

德國之聲引述朝中社報道指出,金正恩2023年底甫向朝鮮共產黨領導層發表激昂政策演說,否定與韓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將南朝鮮形容為“敵對的兩國和交戰國”的關系,並呼吁“指數級”擴展國家核武庫,加快彈道飛彈測試,誓言發射3顆新的間諜衛星。該說指責韓國美國准備“入侵”的魯莽舉動,並警告“朝鮮半島隨時可能爆發戰爭”。


卡林曾參與美國和朝鮮協商、現為加州蒙特瑞密德伯裡國際研究學院非常駐學者,他和朝鮮武器發展專家赫克爾在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的朝鮮分析網站“北緯38度”撰文指出,金正恩去年以來的最新舉動可能超出了一貫的虛張聲勢。

文章指出,“這聽起來可能過於戲劇化,但我們相信,金正恩已經做出了開戰的戰略決策,就如同其祖父在1950年一般”、“我們不知道金正恩計劃何時或如何扣下扳機,但危險已經遠超出華盛頓、首爾和東京對平壤‘挑釁’的例行警告”、“我們不認為自去年初以來朝鮮媒體上出現的備戰主題是典型的虛張聲勢”。

文章說,金正恩2019年與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河內舉行的峰會失敗“使金正恩顏面掃地”。該會談的核心是以朝鮮承諾逐步停止武器計劃為交換條件,換取減免制裁的可能性;但這兩者都未能實現。

文章分析,明顯跡象顯示,朝鮮2021年夏秋季決定開始與過去戰略做一重大決裂,從希望與美國關系正常化的戰略目標,轉向朝中國俄羅斯的戰略再定位;平壤認為,美國正處於“全球撤退”狀態,全球潮流正在朝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促使朝鮮和俄羅斯關系持續進展、尤其在軍事領域,如去年7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訪問平壤、去年9月金正恩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國遠東地區的面對面峰會。

文章認為,金正恩恐已認為挑戰現狀時機漸趨成熟,這可能影響了平壤關於軍事解決南朝鮮問題的必要性和機會、或時機的決定;迄2023年初,備戰主題開始經常性出現在朝鮮高層聲明中。

朝鮮2023年發射了創紀錄數量的飛彈,包括在12月宣稱的可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可以射到美國任何地方;去年底,朝鮮還發射了一枚將間諜衛星送入軌道的火箭。今年1月6日,韓國稱朝鮮向其西海岸外海邊境的延坪島附近水域發射了至少60枚炮彈。1月中旬,朝鮮還稱成功發射了一枚中程高超音速彈道飛彈。


德國之聲報道指出,美國衛星偵測到朝鮮滿浦銀河化學工廠現代化擴建,與飛彈燃料和核武試劑的生產有關;此外,國際原子能總署去年12月報告指出,朝鮮寧邊核設施內有第二座反應爐投入運行,可能用於生產武器級別燃料。

不過,也有專家懷疑朝鮮是否正在准備發動戰爭。報道引述東京大東文化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軍事問題專家穆羅伊表示,“朝鮮呼吁為戰爭進行武裝並不罕見”、“我們不應該認為這沒有任何意涵,但也不應該想像這意味著戰爭”。

東京大學國際關系系助理教授山口亮受訪表示,“朝鮮在拉攏中國俄羅斯成為盟友方面取得了進展,我找不到他們在這個時間點開戰的理由。”


2、烏克蘭一夜變天? 軍隊動向待關注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報道,據烏克蘭多家媒體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資訊,烏克蘭內部政治軍事機構發生巨變,烏總統澤連斯基在基輔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做出了一項艱難的人士決策,即解除扎盧日內的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職務,且未給扎盧日內在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留下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擔任烏軍總參謀長的沙普塔拉,以及烏軍聯合力量行動司令納耶夫中將也遭到解職。盡管相關消息尚未得到烏克蘭官方的證實,但有傳聞稱,澤連斯基認為,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可勝任新的烏軍總司令職務。

這場讓烏克蘭軍方一夜之間“變天”的政壇強震,也意味著澤連斯基依然把持著政權,而只要他不下台,俄烏和談就等於沒有希望了。

早在去年底,就傳出了扎盧日內與澤連斯基關系不好的消息。特別是兩個人因為夏季攻勢的慘敗而發生了爭執,他們互相甩鍋,都認為對方才應該承擔責任。當時外界就紛紛推測,兩個人當中只有一個能繼續留在政壇上。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10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