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有一批“中國通” 中國為何卻難以產生“美國通”?(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目前學界內外都有個基本共識:無論是在規模數量、成果質量以及政策影響力,中國的“美國通”似乎都與美國的“中國通”有所差距。本文以美國中國通”的社會和學術產出機制為起點,分析為何中國很難產生與美國中國通”相匹配的“美國通”。


本文為《美國中國通”的過去與未來》的下篇,作者指出,培育自主性的話語生成能力和建構自主性的戰略思考能力,這是中國走向全球大國的必過思想關卡。

美國的區域國別研究,特別是“蘇聯學”和“中國學”,是冷戰背景下服務國家戰略安全大國政治的時代產物,並非完全是學科邏輯自發推動的學術體系。二戰後期,美國依托基金會的廣泛資助,在各個高校重建和新建了“斯拉夫研究”機構,培育了冷戰社會科學的第一顯學——蘇聯學,並在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而迅速衰落。隨著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國崛起對美的戰略壓力,中國學則在70年代後迅速崛起,成為美國當前區域研究最為熱門和活躍的領域。但美國學術體系沒有將中國學停留在淺顯的新聞報道和情報分析階段,而是借鑒了政治學理論發展出了具有科學邏輯的理論成果體系,使得“中國學”成為繼“蘇聯學”後美國區域國別研究的又一大顯學。


與上篇《美國中國通”的過去與未來》形成對照,目前學界內外都有個基本共識:無論是在規模數量、成果質量以及政策影響力,中國的“美國通”都與美國的“中國通”有所差距。本文無意於做中國美國研究”的學術史梳理,而是聚焦於討論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和學術機制才能夠產生中國需要的“中國通”?

中國的“美國通”從哪裡來?

要弄清楚中國如何產生“美國通”,首先需要弄清楚“美國通”可能從哪些群體中產生,即美國研究的人才來源問題。從當前我國的學術生產機制來看,按照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劃分,中國從事美國研究的專業人才大致來源於五個渠道:

1. 體制內

官方政策研究部門、國家智庫系統、高校人文社科大類中(涉及政治學、國際關系、經濟金融、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涉及美國研究的機構和人員,因為其擁有涉美研究的學術積累和學術聲譽,加之所在工作平台的權威性加持,在理論上應是中國的“美國通”最為集中產出的區域,如中國現代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中國社科院美國所、清北人復這四所人文社科頂尖院校的美國研究中心等。


2. 半體制內

政府中從事涉美實務工作的退休人員,因為其長期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能夠基於自身業務積累經驗針對涉美問題發表個人專業看法,具有較高的可參考性。這些退休官員也經常會參與到高校和社會智庫的工作中去,成為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這也與美國的情況較為類似。


3. 體制外圍

港澳台高校、在海外高校研究機構任職但在國內仍活躍發聲的海外華人學者,這些學者多數求學和任職於海外,在海外具有較強社會聯系和學術聲譽,熟悉海外中國研究及美國相關情況,出於對中國發展和中美關系的關注經常公開發表真知灼見。他們雖有別於國內體制內的視角和風格,但也能為國內研判中美關系提供相對中立的第三方視角,是我國不可忽視的智力資源和戰略性補充力量。

4. 純市場力量

包括了中國的民間智庫、法律機構、公關咨詢公司,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美國在戰略競爭背景下加大了對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安全、供應鏈溯源、技術出口管制、監管合規等方面的審查。企業無法調動體制內力量,只能尋求民間智庫、法律機構或是公關咨詢公司,基於自身業務需要委托開展涉美風險分析及合規研究,由於要對客戶的利潤負責,在市場激烈競爭中的機構往往更加靈活快捷。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5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5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次.昔.取.載] 2024-03-21 08:16
    胡說八道,中國有幾百萬生活在美國的反中人士,他們積極配合美國政府反華,在中國國內還有數不清的向往美式民主自由的底層民眾。盡管中國高層每一個官員都對美國了如指掌,但表面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都要避免讓人知道他們精通美國。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