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出生率下降,基層產科靜悄悄(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基層產科靜悄悄


事情發生前總有預兆,王晴早有察覺,也做了一定心理准備。但春節後返崗,聽到科室主任宣布,醫院產科即將停止服務,那一瞬間,她還是覺得,“非常受不了”。

王晴27歲,是某一線城市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的產科護士,已經工作了8年。消息公布後,同事們起初還開玩笑,“我們醫院的出生證明以後都是限量版了。”但很快,孕婦建檔工作停止,之前訂購的、藥廠還沒來得及發貨的產科用藥都陸續退了,再後來,護士長說剖宮產包,還有其他無菌包都不用再消毒了。王晴意識到,“我真的見證了(我們醫院)產科即將落幕的歷史時刻。”


幕布當然不是在瞬間落下的。大約是一年多前,產科的工作已經很不飽和,她開始兼任部分內科的工作,給老人拿降壓藥、輸液。2023年的最後幾個月,產科每月的接生數量跌至個位數,到今年2月,產科宣布關閉前,“我們只接生了一個,然後就沒有了。”

在廣西東南部某鄉鎮衛生院,助產士梁麗娜“今年還沒有開張”。過去15年,她一直在這裡的產科工作,同時管理醫院的接生登記本。她清晰地看到登記本上的名單越縮越短,“以前每個月最低都能有30多個產婦,能保證至少每一天都有一個新生兒。”後來這個頻率變成幾天,幾星期,甚至幾個月。

如今婦產科唯一還算熱鬧的時段是早上,偶爾有人來做檢查,“到下午基本上沒有什麼人過來了,整個醫院都是靜悄悄的。”

臨近幾個鄉鎮醫院的情況也算不上好。醫護人員有時在一起開會,交換各自的信息,梁麗娜知道隔壁市另一個鎮上的衛生院前兩年已經停止接生工作,只保留了婦科和孕檢。還有相鄰的一個鎮衛生院,因為配備了麻醉師,能開展剖腹產手術,周圍幾個鎮上的居民都願意過去生產,“最高峰一個月都有一百多個,去年開始直接跌到一個月三四十,今年到目前才十個左右。”


梁麗娜工作的衛生院不大,只分三個科室,綜合科,婦產科和中醫科。她估計,再過一段時間,婦產科就要和中醫科合並了,“還沒有正式通知,不過我們主任都在討論了,也沒有必要單獨保留產科。”

過去幾年,類似的情況在全國多個醫院的產科重復上演。《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國內婦產(科)醫院數量減少了16家。2023年9月以來,公開宣布暫停或合並產科業務的醫院數量,至少有9家。

這些醫療機構絕大部分是二級綜合性醫院和一級基層醫院、衛生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段濤說,在出生率不斷下跌的情況下,目前最受影響的也確實是一二級醫院,“三甲醫院畢竟有好的醫生資源,還是能吸引大多數病人。”


即便是三級頭部醫院,依舊能感受到危機。段濤說,2016年二胎剛開放時,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全年分娩量達3.4萬。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被稱為上海的“大搖籃”,分娩量連續8年位居上海第一,“現在一年差不多2萬5(例),上海過去新生人口20萬,現在連10萬不到,我們這個分娩量已經占了四分之一。所以我們下降這一點,其他醫院受影響的肯定會更大。”

前段時間,段濤和浦東新區的產科主任開會,大家的討論重點是“產科轉型”。他記得一位有二十多年工作經驗的產科主任發言,說自己所在的綜合性醫院要重新裝修,一向不滿意產科的院長趁機關閉了整個科室。那位主任哽咽了。段濤也很無奈,“他們幹這一行幹了十幾年,花了多少時間精力,轉行又轉去哪呢?”

開完會沒多久,段濤寫下了那篇“救救產科”的長文:“如果再不改變現狀……產科整個學科可能真的就會出現塌方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