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六四事件: 三位大陸"80後",不願忘卻的"六四回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WOMEN我們》編者按

在廣場之外,在首都之外,在核心親歷者之外,“八九六四”是什麼樣子?在很多不為人知的地方,它如何啟迪、指引和改變人們的生活?5月16日,“WOMEN我們”發起了《我們都是廣場上的遺孤——“廣場之外”主題征文》活動。


半個多月來,我們收到了三篇大陸讀者的投稿。他們都是80年代初生人,分別來自縣城機關幹部、高校知識分子和農村家庭,或通過學校組織親歷過游行,或間接感受高校政治清算的余波,或作為“零八憲章”的簽署者,努力向下一代傳承著“廣場精神”。

穿越或遠或近的記憶碎片,他們發出了同一個聲音:不要忘記。

(一) 我們是真正的民主運動的“後備軍”

作者 XL

我在1981年出生於魯北某縣。我的父母都是黨員,父親在縣政府機關任職。

絕大多數八零後都沒有參與過“六四”事件,很多同齡人甚至沒有任何回憶。 我很有幸地見證了和參與了那段歷史,雖然大多只是從電視裡看到的。


三十五年過去了,我貢獻出自己關於“六四”的記憶碎片。這些記憶也許在下一代人眼裡,會成為歷史的見證。

八十年代

我對中國政治的最早印象是兩件事。一件事是大約1985年,曾祖父指著牆上貼的報紙上的照片說:“這是胡耀邦”,我發不出三個音,最終發音是“胡邦邦”。另一件事是大約同一年,我指著《兒童畫報》上面的黨旗和一個對著黨旗舉著拳頭的人,問父母:“什麼是共產黨?”父母很自豪地向我解釋了半天,大意是:“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領導組織,我們兩個人都是共產黨”。


1987年,我們家搬到了縣政府某部大院。那一年,“胡邦邦”已經不太出現在報紙上了,天天露面的是戴眼鏡的趙紫陽

不過當時大家對這個背頭形象的印象不太好,因為他上來之後,我們家經濟困難起來,物價上漲,吃飯開始緊張。鄰居們晚上在門前聊天,說“趙紫陽的兒子倒賣彩電”。實際上還有一句是“鄧樸方倒賣導彈”,但我記不得這個“賣導彈”的傳言是不是跟“賣彩電”的傳言是同時期了。但很肯定的是,當時群眾不喜歡趙。

靜坐

1988年我上小學一年級了。就在第二個學期,1989年,好像有領導人去世了。我看到電視裡的黑框照片,正是“胡邦邦”。

幾天之後,群眾們開始議論,說大學生天安門靜坐。當時的我很震驚,因為我腦海中天安門的活動都是政府組織的,這次似乎不是政府組織的。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9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43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