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通貨緊縮有多可怕?看看日本那30年就知道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通貨緊縮,一個中國人這兩年開始逐漸耳聞的幽靈,但中國人並不知道通縮之下民生如何多艱。


這樣的歲月,隔壁的日本過了三十多年。現代國家長期陷入通縮的現象並不常見。長期通縮是一種“富貴病”。只有家底殷實的發達經濟體才能承受長期通縮的慢性折磨,也只有發達經濟體才有相對成熟的機制一定程度上抑制政府濫用“印鈔權”的沖動。

二戰以來,五年以上的長期通縮現象僅有兩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發達國家的“滯脹”和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失落的30年”。


因此,對普通人而言,相比貨幣大幅貶值、物價高漲的惡性通脹,長期通縮是更為陌生的經濟現象。以至於會產生“物價不貴、壓力不大”的玫瑰色幻想。然而,日本社會“失落的30年”,並不是“歲月靜好”的樂土。

就業降級的30年

長期通縮的典型表現是宏觀經濟陷入停滯。1992年至2021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物價指數CPI、廣義貨幣M2、勞動生產率增速等宏觀經濟指標,都呈現出穩中有降的平穩狀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普通人的生活波瀾不驚。

1990年“泡沫危機”爆發後高空墜落的十余年,至今還是很多日本普通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1991年到1999年期間,日本經歷了“倒閉潮”,每年破產的企業都在1.4萬家左右。失業率隨即快速攀升,從1990年的2.1%上升至2002年的5.4%,增加了2.5倍。

年輕人是失業潮最大的受害者。日本進入70年代後,每年約有200萬人出生。20年後,龐大的“70世代”頂著經濟寒潮步入職場,舉步維艱可想而知。1990年日本大學生的畢業就業率從74%,1999年已降至58.9%。比“區區”15個點的降幅更嚴重的,是就業“含金量”大幅下降的“就業降級”。


處境惡化、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企業被迫放棄了日本社會曾經引以為傲的“終身雇傭制”,取而代之的是員工派遣、臨時雇傭等“非正式雇傭”。“打破鐵飯碗”的就業降級在90年代後期達到了高潮,日本總務省的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02年正式雇傭減少了399萬人,而非正式雇傭增加了368萬人。這意味著15%的正式員工變成了薪資福利大幅縮水的“臨時工”。

2004年左右,企業倒閉潮結束。但是,經濟增長停滯的通縮壓力下,國內企業投資擴大生產的信心不足,經營風格保守。“非正式雇傭”擴大化的就業降級趨勢並沒有逆轉。

2023年,日本的正規雇員為3606萬人,比90年代初減少了約200萬。非正式雇傭勞動者規模達到了2124萬,比九十年代初增加了約1200萬人。長期以來,非正式員工和正式員工之間“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飽受日本社會詬病。兩者之間的待遇差距不僅體現在薪資待遇上,更體現在企業福利上。實際收入差距一度高達2-3倍。


直到2020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大力推行非正式雇員和正式雇員的“同工同酬”政策,終於解決了薪資待遇差異問題。但是,基本養老金、企業養老金等福利待遇差距,依然得不到解決。更無解的是職業前途,錯過了互聯網崛起的日本,缺乏自由職業成長的空間。主要就業崗位還是來自傳統企業,這樣的就業環境下,非正式員工幾乎沒有職業成長的空間。

因此,日本“失落的30年”看似人均可支配收入、薪資水平都保持了平穩,連失業率最終也穩在了5%,沒有進一步惡化。看似波瀾不驚的數據,卻是就業市場結構性分化的暗流湧動——“非正式雇員”的廉價分母為紙面上的穩定做出了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就業市場趨冷後,日本年輕人也曾“考公”自救。1991年到1995年,日本考公人數從7萬增至12.4萬人,報錄比例高達30:1。但是,每年數千的公務員崗位與200萬的就業需求相比就是杯水車薪。

更為關鍵的是,為了遏制通縮,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財政擴張政策,政府負債率從1990年的70%上升到2022年的230%。這樣的財政狀況,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大幅擴編。

最終,日本年輕人只能無奈放棄“政府鐵飯碗”的自救選擇。2000年後日本“考公”趨冷,錄取比最終穩定在4:1。顯然,“考公熱”未能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不過是那段蹉跎歲月中的小小插曲。

總之,日本“失落的30年”,是就業降級的30年。“打工人”熬過失業率暴增、終身雇傭制解體的危機十年,還要忍受長期通縮的折磨。世界經合組織調查,2000年日本人的平均年薪為38364美元,2020年平均年薪為38514美元,20年只增加了區區150美元。雖然同時期日本的物價指數也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普通人的生活歲月靜好。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