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越南: MAGA新秩序的試煉:越南與柬埔寨的兩難時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關稅,對我來說是字典裡最美麗的詞。”川普曾這麼說——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口誤。 對他而言,關稅不只是經濟政策,更是一把可以重塑全球秩序的武器。 它不僅關乎產業,更關乎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的重新排位。


隨著他在2025年強勢重返白宮,全球貿易格局再度陷入動蕩。 而在這場新一輪解放日的關稅風暴中,越南與柬埔寨這兩個在美中貿易戰中受益良多的國家,第一時間選擇了主動示好、調降對美關稅,盼能換取”對等關稅”的待遇。

但問題是:這樣的示好真的能打動川普嗎?


拜登的”中國+1”戰略:一場失敗的實驗

在川普首任期強硬圍堵中國之後,拜登政府延續對中鷹派路線,提出了“中國+1”戰略,鼓勵將部分產線遷出中國,以降低地緣風險。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許多企業確實遷出了中國,但並未回流美國本土,而是轉向越南、柬埔寨與馬來西亞東南亞國家。 但問題在於,這些國家本身仍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 結果是,中國對美出口表面上下降了,但對東南亞的出口反而激增。

產地標簽雖然變了,內容物卻沒變。 這就是所謂的產地洗白現象。 拜登原本希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卻意外助長了中國東南亞的產業控制力,導致戰略效果大打折扣。

川普:混亂本身就是計劃的一部分

川普對這一局勢看得很清楚。 他一向主張:美國不是被自由貿易擊敗,而是被自己設計的貿易秩序背叛。 在他眼中,全球化秩序已成為剝削美國制造業與工人利益的結構性陷阱。

於是,川普的經濟戰略團隊——以財政部長Scott Bassett和首席經濟顧問 StephenMiran 為首——提出了一套全新經濟秩序的藍圖。 關稅混亂,僅是這場重構的序幕。

Bassett 表示:“這不只是一場貿易爭端,而是一場重新定義全球經濟關系的戰爭。”在這套藍圖中,未來世界將被劃分為三個“桶子”:

綠色桶子:接受美國軍事保護、貨幣掛鉤與市場准入規則,享有低關稅、美元流動與安全承諾。


黃色桶子:待遇有限、須逐案談判,政策不穩定。

紅色桶子:被排除在外,面對高關稅、高壁壘與全面孤立。 中國首當其沖。

川普不再相信全球化。 他推的是“有秩序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with order),以美國為核心、以主權利益為指標,重新劃分盟友與敵人。

越南與柬埔寨:進退維谷的夾縫角色


正是在這樣的框架下,越南與柬埔寨選擇主動降低對美關稅,試圖展現合作誠意,盼能從未來的制裁風暴中抽身而出,甚至進入“綠色桶子”行列。

但川普會輕易買單嗎? 恐怕不會。

如果這些國家仍允許中國透過他們“洗產地”出口美國,那麼川普降低對他們的關稅,反而會間接讓中國繞過制裁重回美國市場,這與他的戰略目標背道而馳。

從這個角度看,越南與柬埔寨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承擔對美關稅減讓的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卻無法擺脫“中國跳板”的地緣疑雲。 一旦被美方認定為洗產地中介,不僅免不了調查與報復,還可能被全面排除出供應鏈核心圈。



美國總統川普。 圖取自 x.com/WhiteHouse

MAGA新秩序的試煉

川普的政策核心,從來不是“便宜的外國商品”,而是重建美國的工業基礎。 他的副總統 J.D. 范斯指出:“2023 年中國國營企業造船數量,超過美國自二戰以來的總和。”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