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加州: 硅谷科技精英如何掀起了一場美國文化革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第一,讓所有政府雇員帶著全額養老金退休。”


“第二,將行政權力移交給科技行業。”

“第三,任命谷歌CEO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為美國的首席執行官。”


2014年春,一位跨性別無政府主義的谷歌工程師向白宮請願,要求阻止國家的衰落。他的方案就是上面3條,簡潔明了。

在硅谷的核心地帶,創新曾許諾帶來一個互聯與進步的烏托邦未來,而如今,一股新的意識形態潮流正在興起,其顛覆性不亞於它所推崇的技術。

這是一個關於科技精英、思想家和投資者的故事,他們急劇右轉,構建了一場融合技術樂觀主義、威權傾向、文化戰爭以及對民主規范的深刻懷疑的運動。

彼得·蒂爾(Peter Thiel)、柯蒂斯·雅文(Curtis Yarvin)、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等人已成為這場運動的智識與財務架構師,他們利用財富與影響力重塑美國政治與社會。他們的理念,曾經僅限於博客和會議室的邊緣,如今卻在從白宮到州議會的權力殿堂中回響,挑戰著美國自由民主的制度根基。

起源:彼得·蒂爾從自由意志到威權願景的轉向

這場運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當時彼得·蒂爾剛從PayPal的成功中脫穎而出,開始闡釋一種重新定義硅谷與權力關系的新願景。自稱自由意志主義者的蒂爾與人共同創立了PayPal,目標是打造一種不受政府控制的貨幣。

正如他所述,這是一個“政府貨幣的自由主義替代品”,雖然這一夢想未能實現,但為他更宏大的抱負奠定了基調。到2009年,蒂爾對選舉政治感到幻滅,撰寫了《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的教育》一文,宣稱“我不再相信自由與民主是兼容的”。他認為,民主因福利受益人和女性投票權而成為資本主義的“矛盾體”。這篇在硅谷堪稱傳奇的宣言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從自由主義理想轉向了對民主治理的更激進的拒絕。

蒂爾的理念在新一代科技思想家中找到了沃土,尤其是以“孟柯斯·摩爾德布格”(Mencius Moldbug)為筆名的柯蒂斯·雅文。


身為軟件工程師的雅文成為新反應主義(NRx)的智識教父,這一哲學徹底否定民主,主張威權統治。雅文稱,美國患有“長期無君主”(chronic kinglessness)的病症。

在他大量的博客文章中,雅文認為民主是“無效且具有破壞性的”,導致“戰爭、暴政、破壞和貧困”。他提出了“新商業主義”模型,設想國家如公司般運作,由一位首席執行官領導,公民作為股東。

雅文的理念吸引了特朗普前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的注意,其影響力日益擴大。雅文對君主式領袖的設想與蒂爾產生共鳴,蒂爾後來稱其為“有趣且有力的”歷史學家,甚至在一次藝術展中贈送給他一幅肖像。

蒂爾意識形態的轉變並非純學術性的,他這樣的硅谷精英,在文化與政治上的疏離感,才是最主要的推動力。蒂爾在2016年支持唐納德·特朗普,盡管他也具有哲學傾向,但那只是一種“不太清晰的求救呼喊”。


更重要的是,他將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視為對傳統政客“程式化樂觀主義”的拒絕,與他自己對美國衰落的悲觀態度相符。蒂爾向特朗普競選團隊捐贈了125萬美元,並在過渡期間在特朗普大廈設有辦公室,推薦行政職位候選人,凸顯了他“拆毀一切”的願望,重塑一個不受他所謂“老朽的中央左翼政權”束縛的體系。

文化戰士葛蘭西的意外繼承者

蒂爾和雅文對新反應主義理念的擁抱,反映了他們對民主進程的廣泛不滿,他們認為民主過於緩慢、過於包容且容易受民粹主義情緒的擺布。

他們對新加坡李光耀所謂“仁慈獨裁”模式十分推崇,這揭示了一種信念,即效率和經濟繁榮優先於公民自由。

歷史學家奎因·斯洛博迪安(Quinn Slobodian)在《裂解資本主義》中稱,這種“市場激進主義”將資本置於人民之上,將民主視為最大化利潤的障礙。

蒂爾甚至嘗試海洋定居(seasteading)——在國際水域建立自治微型國家。他逃避民主約束,希望創造一個“偉大個人的選擇仍至高無上”的空間。

蒂爾聲稱支持“憲法共和國”而非民主,這樣,他就避免了對民主理想直接批評的“政治不正確”,同時支持更威權的解決方案。另外,蒂爾比雅文顯得更務實和平衡,他對雅文的議程也采取了一些模棱兩可的態度——稱之為不切實際而非不可取。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