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把機器人埋到土裡 幾周後完全消失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你想象中的機器人是什麼樣的?一個身披鋼甲、超越了有機生命體脆弱性的堅固機器?不幸的是,這種具備超強耐久性的傳統機器人,正在使地球面臨被電子垃圾淹沒的威脅。但假如我們模仿自然界生命體,設計出越來越多可完全降解並就此消失的機器人呢?


最近一項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發表的研究中,研究者用豬肉明膠和植物纖維素制造出了一種機械臂與操縱杆控制器,他們使用的材料既堅固耐用,又可以在後院堆肥中降解。測試結果證明,這兩種折紙式結構數周內就能在土壤中分解。

通常而言,可生物降解機器人屬於軟體機器人,而多數軟體機器人都是從自然界生命體的柔性結構中獲取靈感的。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材料科學家弗洛裡安·哈特曼(Florian Hartmann,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這個領域其實起源於材料科學與化學,而不是傳統的機械工程。”然而,許多早期軟體機器人原型仍然依賴會造成污染的合成聚合物。

衛平東是中國西湖大學從事天然聚合物研究的材料科學家,他與現就職於中國復旦大學的機器人工程師張壯合作開展了這項研究。張壯回憶道,衛平東一直對機器人很感興趣,還萌生了自己制造機器人的想法。“這讓我想到,為什麼不用他研究的天然材料來制作一個機器人?”

他們以棉漿纖維素為基質,添加甘油以增強柔韌性,並通過幹燥來提升強度。衛平東表示:“纖維素成本低且易組裝。”接著,他們用一種從豬肉提取的導電明膠制成了傳感器,這種導電明膠的離子流會隨材料形變而變化。隨後,他們將平面薄膜與傳感器折疊成了三維結構。


衛平東和張壯發現,控制器和機械臂既能承受高強度使用,也能安全閒置一周。最終,研究者把這些機器埋在校園附近一個20厘米深的坑裡,結果發現它們在8周內就能幾乎完全消失。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機器人工程師埃倫·拉姆利(Ellen Rumley,未參與這項研究)評價道:“研究者能夠設計出如此剛柔並濟的材料,令人驚歎。”




衛平東和張壯設想這些機器人可以用於處理危險廢棄物,接著自行分解,或者協助完成手術然後在體內安全降解。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這項技術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哈特曼指出:“要造出真正可持續的戶外機器人,還需開發可生物降解的電子元器件、電源供應器甚至是電池。”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