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大事,爆美中协议含开放互联网?(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日,美中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一场低调的高层闭门会谈,引发全球关注。据悉,这次谈判未提前公开,甚至被西方媒体形容为“秘密进行”。5月12日,双方发表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互相降低此前加征的关税。然而,这份声明内容简短、缺乏细节,外界猜测双方是否达成了未公开的“秘密协议”?


时评人杜文分析,该协议可能涉及中共开放互联网,允许大陆网民访问YouTube、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以及谷歌、OpenAI等国际网际网络平台。

此次会谈正值中美关系紧张之际,贸易战、关税战和技术封锁令双方经济承压。联合声明的发布被部分中国国内舆论解读为“胜利”,认为中国强硬立场迫使美国让步;另一些声音则认为,中国在压力下妥协,牺牲了部分利益。杜文认为,这场谈判注定是双方都会宣称胜利的国际协议,其真正内容可能远超声明所述。


杜文指出,协议的保密性在中国或许能维持,但在信息流动更自由的美国,细节迟早会被媒体披露。他大胆推测,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中国开放互联网,同时美国承诺台湾不寻求独立,中国则保证不武力统一台湾

互联网开放动因:内外压力的交织:欢呼还是陷阱?

对于中国大陆的网民而言,开放互联网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长期以来,中国的网络防火墙(GFW)限制了民众访问全球主流平台,谷歌、YouTube、推特等网站被屏蔽,外企和科研人员在信息获取上困难重重。然而,杜文提醒,这种开放并非单纯的自由化,而可能是中共政权在内外压力下的策略调整。



杜文分析,互联网开放的背后有以下几大动因:

1.美国压力:自2019年中美贸易谈判以来,美国多次要求中国开放市场,网际网络自由化是其核心诉求之一。川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和拜登政府的延续,令中国经济承压,开放网络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


2.经济需求:中国经济正面临外资撤离、人才流失和高科技产业“卡脖子”的困境。欧盟商会2023年报告显示,64%的外企因网络限制而受阻,谷歌无法访问、邮件收发受限、临时断网等问题让外企望而却步。杜文援引上海某代表的话:“外国人来中国就像进了原始部落,手机变板砖。”开放互联网成为吸引外资、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

3.科技竞争: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产业依赖海量数据和全球协作。中国工程师无法访问ChatGPT、谷歌学术或GitHub等平台,科研效率大打折扣。一些高校已开始为学生提供谷歌搜索的“绿色通道”,显示出开放的迫切性。

4.国际接轨:中国渴望加入CPTPP等高标准贸易协定,而这些协定对跨境数据流动和信息自由有明确要求。继续维持网络封锁将使中国在数字贸易和国际话语权上陷入被动。


5.会否威胁中共政权?杜文认为,开放互联网并不必然威胁中共政权。香港、越南俄罗斯等地的经验表明,专制政权可以通过国安法、数据本地化、网络安全法等手段实现“开放可控”。香港的互联网高度自由,但中央政府通过精准打击和舆论引导维持了秩序。越南的Facebook和YouTube虽开放,却受到严格监管,平台需在24小时内删除政府不喜欢的内容。

开放的路径:从封锁到“柔性控制”

杜文预测,中共不会彻底拆除防火墙,而是会设计一套“分级开放、精准监管”的路线图。具体措施可能包括:

-大数据画像和敏感词分级:利用AI算法和人工干预,实时监控网络言论,识别潜在风险。

-柔性控制机制:形成“可开放、可收紧、可逆”的管理体系,确保信息自由不演变为社会动荡。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