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微短剧需告别"量的狂欢" 实现"质的突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近来,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集中下架一批涉嫌违规的微短剧,截至目前,各平台下架的微短剧已达数千部。如此多微短剧下架背后,折射出微短剧行业当下的痛点。部分微短剧只注重给观众带来一时的爽感,缺乏价值内核。其题材多为复仇、赘婿、逆袭、豪门等同质化内容,缺少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相关作品在短期或许能获得一定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当观众的情绪刺激达到阈值后,所谓的爽感就会消失,其作品也必将是昙花一现。此外,微短剧市场变现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植入、超前点播、流量分成等,这种模式往往后劲不足,后续开发困难,难以形成长尾效应。

在碎片化传播占据主导的当下,微短剧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微短剧的内容,遏制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传播,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一些创作团队已经开启了探索。比如,前不久火爆全网的《家里家外》,以一个川渝重组家庭为切入点,窥见上世纪80年代川渝人的时代风貌,展现出他们勤恳踏实、热情生活、积极向上、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剧中的蔡晓艳表现出女性的坚强与独立,对家庭的热爱与付出,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家庭矛盾,角色十分立体。


其实,微短剧的观众和传统连续剧观众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微短剧观众也愿意在剧中看到具有思辨性的、有意义的价值传达。在记者看来,微短剧需告别“量的狂欢”实现“质的突围”,实现“娱乐工具”向“文化载体”的转变,成为简约但不简单、接地气兼具审美价值的产品,让观众在剧中看到生活。

来源:四川日报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