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以伊互轟,"這1物"讓北京提心吊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以色列伊朗核設施發動空前打擊,沖擊的不只是德黑蘭政權,也震動中國在中東多年經營的能源與外交布局。伊朗長年是中國原油供應的重要來源,如今戰火蔓延,若德黑蘭出口受阻,“伊朗石油”這一命脈恐成北京最不敢失手的籌碼。


綜合《金融時報》與其他外媒報道,北京長年視伊朗為突破美國主導秩序的重要“戰略支點”。自美國2018年對伊朗祭出嚴厲制裁以來,北京迅速填補空缺,成為伊朗最大石油買家與關鍵經濟後盾。兩國2021年簽署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協議,伊朗也在2023年正式加入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外界普遍視此為中國拓展地緣影響力、抗衡美國霸權的重要象征。

盡管中國未正式公布其戰略石油儲備的規模,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of Energy Studies)中國研究部主任米登(Michal Meidan)推估,若將各類儲油設施納入計算,一旦進口中斷,中國約可支撐90至100天。


雖然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本周表示,即使在最極端情況下伊朗原油出口全面中斷,OPEC+其他產油國的閒置產能仍可能填補缺口,但更嚴重的能源中斷風險依舊存在。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資料,2023年中國平均每日進口原油約1,110萬桶,其中最多達15%來自伊朗,突顯中國伊朗能源的高度依賴。

隨著伊朗遭遇以軍密集打擊,部分核設施受損、軍事指揮系統遭癱瘓,甚至傳出多名核科學家與高層遭暗殺,北京原有的“中東棋局”也面臨重新洗牌的壓力。專家指出,一旦伊朗政權進一步削弱,不僅會危及中國的能源安全,也將削弱其在中東扮演“非西方調停者”的地位。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中國安全計劃主任袁勁東分析指出,中國雖口頭聲援遭西方“不公平對待”的國家,實則在地區沖突中保持一貫謹慎。有專家警告,若伊朗體系崩解,“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場重大挫敗,因為那意味著美國在區域內的影響力正擴張。”




以色列伊朗的沖突很可能會影響中國大陸的中東政策與利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雖然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呼吁沖突各方“避免進一步升高局勢”,並強調“北京伊朗的正常貿易不應受幹預”,但現實戰火已讓中國大陸在中東的角色日益尷尬。北京在2023年才促成沙伊復交協議,企圖展現“全球調解者”形象,如今卻被迫站在風暴邊緣,難以介入。

隨著荷姆茲海峽安全風險上升,伊朗原油對中輸出大減,觀察家普遍認為,北京接下來將加速推動能源自主,並重新評估其在中東的戰略部署。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無疑是對中國中東政策的一次嚴峻考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