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香港: 香港大學N號檔深偽圖片受害女生:"這是一個法律黑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香港大學法律系爆出深偽色情圖片事件,三名受害者(左起:Emily、詩慧及小光,化名)以“N號folder”之名公開事件。

警告:內容可能含有冒犯性語言及性暴力描述。


這群香港大學的女生說她們意外修習了一門現實的法律與社會課。

今年7月,三名香港大學法律系女學生以“N號folder”之名,曝光近半年前,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被同系一名男同學(下稱:X)制成深偽色情影像一事。事件至少共涉及同系17名女同學。

但隨著事件發展,她們發現,來自頂級的法律學府的自己也難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香港的法律幫不了她們。目前本地法律僅禁止未經同意發布私密影像,並不涵蓋“單純制作”的行為。

學校也被指冷處理了事。該名男生僅獲發警告信及被要求道歉,隨後數度與受害者一同上課,讓這些女生感到“惡心”。

這群女生一度無助、失語。修讀法律的訓練,強調堅實的論據,但法律條文缺席,她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向人解釋“這件事就算不犯法也是有問題”。


BBC中文訪問到吹哨人和受害者,她們講述怎樣跳出書本上的案例,在真實世界掙扎前行——其中一人說:“法律不是聖旨,絕非判斷對錯的唯一標准”。熟悉性別議題及法律學者亦分析,監管網絡制作行為存在執法困難,但有其社會價值。



小光形容,目前香港法律監管不到制作深偽色情影像行為,“是一個法律黑洞”。


深偽是一種新型“偷窺癖”

港大法律系學生Yvonne是事件的吹哨人,也是X當時的女朋友,事發後二人已分手。

今年2月中,她在X的同意下借用其電腦,無意間發現一個文件夾,內有25個檔案,全以女性名字命名。Yvonne認出,當中絕大部份是同系女同學,還有X的中學老師及小學同學。

她點開看,發現裡頭全是照片:有當事人的社交媒體截圖,還有用Deepfake(深度偽造,簡稱深偽)技術制作的色情照,加起來共700多張。“每一個folder(資料夾),就代表一個受害者,”Yvonne感到很驚訝。生成影像的建檔日期較早可追溯至2024年5月,她推斷,X的行為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Yvonne的感受混雜:一方面覺得被X背叛,另一方面反問自己為什麼介紹朋友給X認識。她推測,受害人是X“性幻想的對象”,他的行為就是“將窺探別人私隱的欲望具象化”。

她掙扎過要不要告訴受害人,最後“覺得做正確的事,比起我當時對他的感情更加重要。 ”她想保留證據,用手機拍下檔案裡的每一張照片,然後把它們從電腦全部刪除,以防止外傳。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