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结婚人数大反弹 广东名列前茅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结婚人数大反弹了


据《城市财经》公众号报道,大陆继上半年结婚对数强势反弹后,今年前三季的全国结婚对数反弹力度更加明显。

11月4日,大陆民政部公布了前三季数据:2025年前三季,大陆全国结婚登记对数515.2万对,离婚登记对数207.7万对。


今年前三季结婚对数再次突破500万对大关,相比去年前三季的474.7万对,增加了40.5万对。而今年上半年的结婚对数是353.9万对,相比于去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

很明显,结婚对数反弹力度在增加。不过相比于2023年前三季,仍少了53.8万对。

回顾一下历史。

大陆的结婚对数在2013年创历史新高后(当年结婚对数1346.9万对),一路下滑。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2年跌至21世纪以来最低值,只有683.5万对。



2023年随著疫情结束,补偿性结婚潮出现,致使2023年结婚人数上升至768万对,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84.5万对。

然而,2024年的数据,再次创下45年来新低。但今年全年的结婚对数却又大幅反弹。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第一,不是说年轻人都不愿结婚生子了吗,怎么结婚对数怎么反弹了呢?第二,这种反弹是就此趋势改变,还是昙花一现?

第二个问题好回答,结婚对数向下的趋势没有改变,今年的反弹,大概率是稍纵即逝。原因藏在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中。

二、三大因素助攻 趋势难以改变


结婚对数为何会反弹,主要三个因素:

第一,民俗心理。2025年为农历“双春年”(正月初六立春、腊月17立春),传统民俗认为 “双春宜婚”,部分人群因忌讳2024年“寡年(无春年)” 而推迟婚期,形成跨年度登记叠加效应。这不是迷信,是民俗。结婚是人生大事,需要吉利,本著宁可信其有的原则,大多数农村人以及不少城里人都信奉这个。说白了,去年很多人的婚期推迟到了今年。

第二,规则调整。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根据《条例》内容:取消了户口本等传统材料要求,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允许新人在常住地就近办理登记,彻底打破户籍限制。

这一政策直击异地情侣因返乡成本高、家庭干预等现实痛点,尤其利好流动性强的年轻群体(如跨省务工、异地恋人群)。


数据显示,条例实施后多地登记量激增:广州第二季结婚对数同比增长39.9%,其中跨省市登记占比显著提升;青岛外地户籍群体登记量翻倍。

第三,各省各地鼓励结婚措施助攻。

一方面,直接砸钱。今年1月份,山西吕梁对在吕梁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奖励。

4月份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推出《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励。

宁波宣布,2025年10月28日至12月31日在甬登记结婚的新人,发放1000元结婚消费券。

杭州宣布,从8月28日至12月31日,为在市、区(县市)两级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的新人提供总额1000元的消费券。

绍兴市柯桥区自9月15日起发放1000元的结婚有礼消费券。

金华市浦江县从10月30日起,为每对满足申领条件的新人发放800元结婚消费券。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