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南海仲裁3大荒謬 中國5大反制措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2日,海牙國際仲裁庭“如期”公布所謂的仲裁結果。查看該裁決,竟聲稱中國在南海(专题)“九段線”沒有法律基礎,中國對美濟礁(Mischief Reef)和仁愛礁(Thomas Shoal)周邊200海裡不具有專屬經濟區,這種裁決有公信力麼?

  其實只要回溯這個仲裁庭的所作所為,就會知道這個裁決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先來看菲律賓提起仲裁的程序性問題,只能用荒謬來形容。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宗旨,單方面提請強制仲裁必須符合兩種情況:一是爭議雙方自行選擇的和平手段已經用盡;二是雙方沒有排除其他途徑解決爭議的共識。

  但中菲之間存在用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爭端的協議和聲明。而且中國與東盟國家早在2002年就達成和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直接當事方可先行探討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效管控分歧的辦法;而後,可通過友好協商,尋找有效的解決爭議辦法。可菲方完全拋開所有協商機制,罔顧法律和事實提出仲裁,仲裁本 身就是“違法”的。

  再來說荒謬之二,就是菲方通過多項主張意圖否定中國“九段線”內的歷史權利。菲律賓要求仲裁庭認定南海“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就這樣,仲裁庭不顧公正公平,像“預先設定”好的一樣,真的得出了令菲方滿意的結果。

  所以,這裡必須要說說“九段線”到底怎麼回事。1948年,中國官方出版的地圖繼承了民國政府1947年在北部灣(舊稱東京灣)海域劃分確定的詳細中越 分界線。2001年,中國國家測繪局編制《中國國界線畫法標准樣圖》(1:1000000),確定了“段線”的官方畫法。根據這一標准,遵照歷史,中越分 界線由6段為弧線,3段直線組成,因此為“九段線”。

  但是,有學者早就指出,1994年生效的《公約》只適用於之後發生的爭端,根本不能溯及南海“九段線”。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洋法與海洋事務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王翰靈稱,1982年通過、1994年生效的《公約》到1996年7月才對中國生效,對中國政府於1948年公布的南海斷續線沒有法律追溯力。


  仲裁荒謬之三,菲律賓所提訴求本質上屬於領土主權爭端,不屬於《公約》適用的事項,也不屬於強制仲裁程序的適用范圍,仲裁庭無權管轄,沒有約束力,也就更談不上仲裁結果了。

  而且,就算有關爭端涉及海域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等,締約國有權聲明不接受強制仲裁。安理會“五常”中,除美國未加入《公約》外,其他四個國家都進 行了排除性聲明。這種排除對於其他締約國而言具有法律效力,對於上述被一國排除的爭端,其他國家不得提起,仲裁庭也無權管轄。仲裁庭此次將“與海域劃界相 關的爭端”解釋為“海洋劃界本身的爭端”,大大縮小了該排除性事項的范圍,是對《公約》條款的錯誤解釋。這種偷換概念的做法,違背了《公約》強制爭端解決 程序的制度設計和立法本意。

  可不論仲裁多麼荒謬,結果還是會對中國造成一定影響,中國有反制措施麼?


  根據鳳凰網時事評論員邊驛卒分析,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中國有五大反制措施。

  其一,就是利用外交輿論斗爭,用事實說話。如果對於中國的壓力僅僅在輿論層面,中國很可能會擺事實講道理,加大說服的力度。通過外交和輿論斗爭,擺事實講道理,爭取更多支持和理解。

  其二,在南沙進行大規模的演習,宣布“南海巡航計劃”。如果美國等國在仲裁案後有所行動,中國可能會通過軍演或巡航計劃表達維護主權的堅強意志。

  其三,加速改建黃岩島

  其四,可以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若仲裁結果削弱了中國“九段線”的效力,影響了中國在這一區域的國防安全。中國可以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回應。其五,與菲律賓新政府協商低調處理仲裁結果。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