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我國手術機器人彎道超車正當其時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醫療機器人在我國發展迅猛,截至10月28日,全國共裝機59台,完成手術35273例,其中泌尿外科手術超過2/5。機器人做手術是未來現代外科的發展方向,但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29—30日,首屆世界醫療機器人大會在深圳召開,會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黃健說。


  為什麼要引入機器人做手術?黃健認為,傳統開放手術對患者創傷大,難以暴露深部器官;腹腔鏡手術器械靈活性受限,而且手術者容易職業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引入機器人就非常必要,它可以做非常復雜的微創型手術,觸及一些很難到達的身體部位,還能避免因醫生疲勞而產生的顫動等。

  “當前,美國研發的達芬奇機器人之所以手術做得好,主要是其‘看得准,夠得著,做得穩。’”黃健說。


  盡管如此,在黃健看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還只是在模仿外科醫生的手,仍有很多不足,如笨、鈍、粗、少、離等。笨,是說其只是一個機械臂,就像提線木偶,需要醫生去控制;鈍,主要指沒有觸覺,與人手不同,不能分辨是正常的組織還是腫瘤;粗,是說切口創傷很大,做腹腔鏡手術,3—5毫米的孔就可以進去,而機器人現在要8毫米;少,達芬奇現在只有3個機器臂,可以轉換的器械還有限。“最主要是離,手術者和患者、助手是分離的,遠程操控手術,用於軍用、航天很好。但平時做手術,醫生在深圳,病人在北京,病人會覺得很不安全,而且萬一在操作中網絡斷了,或者出現其他突發情況等,反而是一種風險。”黃健強調。


  黃健希望新一代的手術機器人能“有思維、看得透、摸得著、體形小、手腳多”,具有人的思維和記憶能力,可以制定手術方案、手術步驟及方法,在手術過程中對危險操作發出提醒,真正做到靈活、靈敏、微創和智能。

  的確,瑞士技術科學院院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Hannes Bleuler教授表示,未來,單孔手術機器人是下一代手術機器人開發及臨床應用方向。雖然難度大,但市場潛力也大,手術機器人將成為每個手術室的標配。另外,機器人的遠程操控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將有效解決遠程醫療中遇到的問題。


  當前,醫療機器人是全球各國醫療行業追逐的熱點。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每年營收達到74.7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能穩定在15.4%;未來將形成萬億產業鏈。另有國外調查表明,大約7成醫生認為20年內將進入人工智能醫療的時代。人工智能將極大地提高現有醫生的水平,實現診斷“傻瓜化”。

  因此,此次大會發起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孫立寧教授認為,藥品、傳統器械產業國內外差距較大,發展中國家很難趕上歐美上百年的歷史積累及沉澱。但在醫療機器人這一新興行業,目前中、美、歐都處於“嬰兒期”,中國政府應提早規劃,加大對研發的支持力度,以實現中國健康產業彎道超車,助力“健康中國2030”宏偉目標達成。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