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流浪地球」删了什么

日期: 2019-02-17
新闻主题: 好莱坞,奥斯卡,世界杯,范冰冰,章子怡,赵薇,杨幂,王菲,成龙,林志玲,巩俐,林志玲,谢霆锋,李冰冰,刘亦菲,刘德华,汤唯

来源: Sir电影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春节档过去了,大家还在等21分钟。

  为什么?

  《流浪地球》片长125分钟,但网传原片长146分钟。

  这不是空穴来风。

  举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例子。

  有一个30秒的预告片,吴京和俄罗斯宇航员来到舱门前,俄罗斯人说:“全世界的空间站都是我们造的。”

  吴京点点头:“我同意。”

  下一个镜头,舱门铭牌上写着——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这个包袱一抖,弹幕应声就笑成了一片。

  

  然而在电影院里,俄罗斯人的话说完,吴京那句意味深长的“我同意”不见了。

  “Made in China”也一闪而过。

  没有人反应过来,此处有梗。

  为什么删掉?

  推测的原因是,缩减片长,增加排片。

  然而,缺少了这些调剂和铺垫,也成了《流浪地球》的一大硬伤——

  灾难场面过于紧凑,感觉像是戏赶戏;

  人物动机残缺,形象不丰满。

  也就是说,在如何评价《流浪地球》的问题上,缺席的21分钟是一个最大的变数。

  所以今天,Sir试图通过种种蛛丝马迹,还原《流浪地球》到底被折叠了什么。

  1

  灾难

  听说,有这样一本书。

  它只属于《流浪地球》剧组——

  《流浪地球:世界观概述》。

  写着电影时代架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情况,还有百年编年史。

  

  其中的很多东西,你没有直观看到。

  但它却是构筑起《流浪地球》的庞大基石,也是解答疑惑的指南。

  电影版有两个时空,跨越17年。

  17年前,地球准备出发;17年后,地球来到了木星附近。

  17年前,刘培强带着儿子在海边玩;17年后,地球上已经没有海了。

  这17年,地球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这几乎是一段消失的历史。

  但它的惨烈却有很多暗示。

  预告片中,有一幕没有出现在正片里。

  一个扫过一张桌子的长镜头,上边全是残骸、灰尘、照片、还有破书。

  

  其中一页写着:“伤亡人数超过……”

  

  超过多少?

  片中,王磊盛怒之下说过一句话:“地球上35亿人,全他妈白死了!”

  35亿,地球一半,一笔带过。

  不过,导演还藏了很多细节,暗示那17年的噩梦。

  抽签。

  电影中的父子矛盾就和抽签有关。

  “抽签”时有多惨?

  别去猜测围绕这个“签”的愤怒、嫉妒、仇恨了,它可以毁掉一对恩爱的夫妻,黑化一个慈爱的父亲,乃至颠覆整个地球的关系概念。

  就说这一句话:

  “未通过抽签者,严禁进入地下城”。

  

  截图出自《流浪地球预告片5:定档版》

  一个招牌,一声严禁,就能让没抽中的人情绪稳定地等待死亡吗?

  电影里,这场戏的人群前方,有几个全副武装的特警。

  

  我们的环境当然不允许细讲这种警民矛盾,所以电影里,这场戏剩下不到一分钟。

  如果好奇,Sir建议看看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

  它就着重刻画了,灾难当头下的集体性格——

  恐慌、狂奔、无脑、自相残杀。

  

  士兵拦住人群

  回到《流浪地球》。

  那17年间还发生了海啸。

  电影中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对这个事件一带而过:“全球海平面将升高XX米,我国南部最先遭到海啸侵袭”。

  唯一的海啸场面,是韩子昂在洪水里捡到小女孩(韩朵朵)。

  “好多双手将一个小女孩推到了我面前,她没有父母,那水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她的父母。”

  这句台词的力道很重。

  因为它内含的故事不止拯救,还暗示了流浪地球计划的悲壮——

  活着的人,要为更多死去的人而活。

  可惜,这场戏完全没有付诸影像,只在韩子昂的独白里蜻蜓点水。

  

  海啸戏拍摄现场

  还有极寒。

  主角四人从倒塌的派出所逃出后,在路边发现一个跪着的人,韩子昂上前一扶,那人顺势倒了下去——原来已经冻成了冰。

  预告片里还有类似的内容,可能考虑到太过恐怖,删去了。

  

  网传还有一个震撼人心的删减镜头是,冰面以下有无数向上游的尸体。

  有没发现,《流浪地球》删减的一个逻辑——

  与“负能量”有关的镜头,很大几率被删掉。

  然而,刘慈欣的小说里,前半部分都在说,地球踏上流浪之旅,人类面临种种灭顶之灾的心理状态。

  刺眼日出、巨大木星、岩浆淹城、永夜海洋……

  我正处于地球最黑暗的部分。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广阔的星空和向四面无限延伸的冰原组成的,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尽头,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尽头。而在无限的星空和无限的冰原组成的宇宙中,只有我一个人!雪崩般的孤独感压倒了我,我想哭。

  有的画面,越恐怖,越有深刻的美学。

  删了,可惜。

  2

  地下城

  电影中,地下城的戏份超短。

  刘启拉着韩朵朵,一来,一去,没了。

  但剧组实际建造的地下城空间,有这么大。

  

  地下城本该成为电影的重头戏。

  因为这里承担着,搭建世界观、交代未来社会秩序、营造末世氛围的作用。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要把时长更多留给灾难场面,地下城被简单带过。

  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乐不思蜀的小桃源——

  烟照抽,舞照跳,麻将照样搓。

  把地上整套市井文化搬到了地下,只不过寒碜了点。

  只有在一些细枝末节中,你才能看到地下城更靠谱的样子。

  比方说,吃。

  韩朵朵在一家蚯蚓店停下来,说:“咦,榴莲味的蚯蚓干。”

  客串的宁浩也是一位蚯蚓厨师。

  从他背后的那一大堆菜里,我们可以推测,地下城能种菜,却几乎没法养畜。

  

  截图出自《流浪地球》优酷独家幕后记录

  货币系统也变了。

  刘启的家里,就贴了个“信用点兑换信息”。

  人们靠信用账户,获得日常配给。

  钱已经成为古董。所以姥爷才会说:“那个时候没人关心地球,人们只关心一种叫做钱的东西。”

  娱乐活动也变了。

  小说里写到:“学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艺术和哲学之类的教育已压缩到最少,人类没有这份闲心了。”

  在极端的集体主义生活中,个人休闲娱乐也成为一种地下活动。

  所以,电影里能看到——

  壮男看守,麻将和兔女郎,还有雷佳音这种玩魂斗罗的黑帮分子。

  

  人们的希望还是有的,只是有点畸形。

  比如说有个正片里没有的镜头。

  先是一棵树,然后镜头倒过来,照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原来树是倒着长的。

  这说明啥,说明泥土在上边嘛。

  

  可惜正片里几乎看不出来这棵倒长的树

  导演还在地下城里埋了一个有点危险的集体心理。

  怀念。

  开头,韩朵朵读书时,她其实上的是一节体验课。

  课室上方有个屏幕也写着“黄金时代体验课”。

  在地下城,还有一个招牌,上边写着类似“黄金年代博物馆”的字眼。

  

  

  出自《流浪地球》优酷独家幕后记录

  为什么说怀念危险?

  因为你越怀念,越可能引发对现状的不满。

  无怪乎《1984》中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未来。

  这,显然是《流浪地球》无法去展开的。

  只能一笔带过。

  3

  战争

  电影开头的地下城,Sir注意到,有个男人,举着一张纸。

  纸上写着:“太阳不会氦闪”。

  太阳氦闪,吞没地球,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的起因。

  但刘慈欣原着的后半部分,却着重描写了人类战争。

  为什么?

  就因为这句谣言:“太阳不会氦闪”。

  在电影版,因为有木星,人类有了共同的敌人。

  所以内部矛盾不存在。

  真不存在?

  那,救援小队每个人都随身佩枪,怎么回事?

  

  那,李一一第一次出场时,拿刀挟着韩朵朵,大喊“别过来”,又是怎么回事?

  推测,李一一把韩朵朵误当成了叛军。

  听说,片中还有枪战,只不过最后被删去了。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结尾。

  那是刘启成为了英雄之后,他在地下城里散步,跟每一个人都点头示意,自带慢镜,牛批轰轰……

  Sir听到背景传来集体呐喊的声音:

  “还我阳光,还我阳光,还我阳光……”

  何出此言?

  在原着中,人类面对危机分为了地球派和飞船派。

  飞船派主张以诺亚方舟形式,承载人类文明的小样本去寻找新家园。(类似于电影中Moss的“火种计划”)

  而地球派则主张,人类不能失去地球的家园,要和整个地球一起流浪。

  一开始,大家都在理性探讨,各自求证。

  但后来,阴谋论占了上风——

  飞船派认为,太阳氦闪只是地球派编造的谎言,地球被绑架了,人类应该重新回到太阳系。

  就在叛军攻入联合政府,将最后的地球派处死之后。

  太阳,氦闪了。

  人类再一次被自己的愚蠢闪瞎了眼……

  这或许也就是电影《流浪地球》与原着最大的区别。

  战争,被掩饰了。

  取而代之的是团结一致、一往无前的救援行动。

  如果说刘慈欣的原着小说,是人类终将在猜忌中分裂的巴别塔寓言的话;

  那么电影,则是全人类紧密团结在集体意志之下的乌托邦。

  你能接受吗?

  不得不说,这种乐观的设想,对于整个宏大的主题来说,简单得有点想当然了。

  但简单,不也正是《流浪地球》的策略吗——

  它要规避审查难点;

  它要缩减时长,增加排片;

  它要回避分歧,让感情的爆点更燃更中二……

  《流浪地球》的146分钟和125分钟,或许就是一部电影在“更好”和“更成功”之间的取舍。

  遗憾。

  然而,Sir也想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常常会让“好”和“成功”如此难以调和呢?

  比起看到《流浪地球》的21分钟。

  我们更想看到的其实是,不再有这样壁虎断尾的电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www.vancouverren.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www.vancouverren.com/News/article/sid=693087/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