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學生回答 讓我感受到深入骨髓絕望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他是一位可愛又博學的老先生。在很多學者唯恐避之不及的領域,他卻甘之如飴地試圖找到一條可行之路;在萬馬齊喑的年代,他敢於發出不合時宜的“惡聲”。

  他是國內最頑強的憲制主義者,但卻不黨不群,拒絕被歸入任何流派。


  在中國法學界,他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被江湖敬稱為“王大爺”的王人博。

  似涫島馨。際潛皇櫚娓叩r />

  王人博曾感歎:“時光荏苒,空間交錯,無法改變的是刻在我骨相上的‘農民’二字。”

  1958年,王人博出生於山東萊西的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該上學的年紀,卻大多時間都在“生產隊”從事農業勞動。

  他不明白,那時候為什麼要實行那樣一種嚴格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它決定了一個農村青年無論怎樣努力,一生注定都只能是個農民。

  王人博熱愛(電視劇)讀書。在那個一書難求的年代,每遇到可以閱讀的機會,他都會抓住機會如饑似渴地讀書。他希望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不想像我的鄉親那樣,在那個“集體性”的圈籠裡渾渾噩噩一輩子。”

  1977年,恢復高考,打開了王人博的希望之門。1979年,王人博抓住了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考入了西南政法學院。


  念大學意味著再也聽不到生產隊長的罵聲,最為重要的是,大學意味著即將擺脫“農民”的身份。

  讀書改變了王人博一生的軌跡,讀書也一直是他最大的愛好和習慣。同時,也正是年輕時在農村的艱苦經歷,讓他深刻認識到制度對普通人的影響有多麼巨大,維護人的尊嚴的法治有多麼重要。

  

  L湧危捶⑾至訟苤頻陌旅r />


  然而,剛進入大學的王人博,不久就感到有些失落,因為老師講的課程實在是枯燥無趣。

  那時候,帶著濃重四川口音的憲法老師一張口就是“憲法是不同力量對比的反映”。於是,逃課就成了王人博的生活,轉而經常去圖書館看一些哲學類書籍 。

  大三那年,82版憲法頒布實施。

  而同樣是這一年,王人博第一次在圖書館裡因為一本中國人寫的書而“眼前一亮”。那本書的名字是《希臘的城邦制度》,作者顧准。

  後來,他先後閱讀了亞裡士多德的《政治學》、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以及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

  王人博開始逐漸思考,在成熟的法治國家,憲法到底是什麼。他意識到,憲法的核心就是通過分權保持對國家權力的制約,而制約的最終目的則是保障每個老百姓的公民權利。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7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7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次.昔.稱.載] 2021-06-28 06:54
    好傻好天真,權力的對立面和最大的敵人就是憲法和法律。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