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上海核酸檢測 人可換機器一直在轉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4月18日,上海,蘇州常熟援滬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為封控區居民做一人一試劑管的核酸檢測。視覺中國供圖。

  這裡是上海浦東高橋自貿區的一座廠房,5間臨時搭建的氣膜實驗室並排而立。


  4月3日晚,一支下午剛剛集結完畢、來自河北150多家醫療單位的共180名核酸檢測師入駐這裡,和他們搭乘同一架飛機的,還有核酸檢測所需的專業設備。

  在上海,像這樣緊急搭建起的核酸檢測基地不在少數。

  據4月5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共設置約2萬個采樣點,上海單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達到400萬管。按照10:1混采比例計算,那些檢測實驗室,是400萬管樣本的歸處,也是全市4000萬份核酸檢測報告的來處。

  核酸檢測是流水線作業,需要各環節通力配合。作為這條線上的一員,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檢驗科主管檢驗師周艷介紹,大批樣本被送至檢測點後,先在樣本處理區進行分揀消殺、核收錄入。同時在實驗一區(試劑准備區),檢測人員會進行試劑分裝和擴增反應液的准備,完畢後傳遞至實驗二區(樣本制備區),檢測人員在此進行目標核酸的提取,制備完成後傳遞至實驗三區(擴增區)。擴增區是最後一環,負責測定、分析及結果報告。

  為保證檢測效率,河北省援滬核酸檢測工作隊180名檢測人員,分為3個大組,一組60人,實行8小時3班不中斷作業,周艷表示:“我們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人可以換,但裡面的機器要一直在運轉。”

  周艷所在的樣本處理區,是整個核酸檢測實驗的第一環,送至核酸檢測點的所有樣本都要由周艷和她的同事經手過目。這也是一個風險相對較高的工作區,風險來源於在采集和運輸途中樣本試劑的撒漏和污染,他們需要對所有樣本進行分揀消殺後,再完成核收錄入。


  “每一只試管都會貼有一個條碼,一管一碼,就像身份證”,將試管按條碼錄入電腦,就是給他們“上戶口”。 周艷補充說, “一只試管一旦出現撒漏,即為不合格樣本,是無法送入下一個檢測區的”。“一個樣本試劑的撒漏,有時還會污染到其他包裝完好的樣本條碼”。條碼的粘貼方式也有可能出現問題,周艷回憶抵滬後第一次上夜班時,有近700人的混采樣本條形碼是橫向粘貼,無法正常掃碼錄入,考慮到重新采集的各種困難,最終檢測人員手工錄入了所有信息。

  周艷記得,剛到上海時,有直接放在黃色醫用垃圾袋裡送過來、出現大量撒漏的“散裝”樣本。他們和核酸采樣點溝通過,這幾天,樣本從外包裝到內試管,都明顯規范了許多。“他們送樣本給我們檢測,我們也會每天報告不合格樣本,互相監督。”

  周艷用“緊張有序”形容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工作。


  最初的緊張感來源於較高的陽性率,周艷坦言,“日常工作中,見不到這麼多陽性標本”。她的不少同事,剛來實驗室工作時,都有相同的焦慮,甚至會失眠,直到近日才好轉。

  據周艷觀察,即使對工作內容已經非常熟悉,核酸檢測實驗室內,工作人員仍然“特別嚴肅”,樣本“源源不斷”,“就想盡快處理完”。

  不同班組間,會“搶單”來做,這種追求效率、體諒同事的舉動,在微信工作群內會被打趣為“內卷”。

  “我們3個組之間也會有競爭,你們組今天完成標本量有多少,我們組的速度是多少。”周艷笑著說,“就會‘卷’起來,挺‘雞血’的感覺,下次再上崗時,會說我們組今天一定要‘卷’過別的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