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否决权被限美为何支持 华盛顿算盘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从五常使用否决权的情况看,联大关于安理会否决权的最新决议其实对美国也是相当不利的,可为什么它会同意接受一个对自身权力受限的要求?难道真是美国道德高尚?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这其中另有玄机。


  

  联合国安理会是主导二战之后国际安全架构的重要机构


  (德国之声中文网)联合国193个成员国近期以协商一致、未经投票的表决方式,通过一项改革决议,要求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未来在投票表决中使用否决权时必须说明否决理由。有舆论称,这是变相限制五常权力。对此决议,五常中的美英法投了赞成票,俄中投了反对票。

  来看看上述三国的表态。美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理查德·米尔斯表示:“我们对赋予五常成员的否决权遭到滥用深表关切。特别是,我们对俄罗斯在过去十年滥用否决权的模式感到格外不安。这是一份又长又可耻的清单。”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根纳季·库兹明则说:“今天作出的决定,尽管它包装得很漂亮,但毫无疑问,它是企图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施加压力的工具。而这是我们断然拒绝的一种做法,安理会和大会之间的权力划分使我们这个世界组织能够有效地运作了超过7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蒋华表示:“本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赋予联大新的授权意味着建立一种自动触发联大召开会议的机制,这在实践中很可能引发程序上的困惑和混淆。目前难以确定这样的安排能否达到决议的预期目的。”


  美俄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可谓针锋相对。美国毫不掩饰它赞成这个提议就是针对俄罗斯在安理会滥用否决权的情况,目的是让俄今后否决时负出更高的政治代价。但美支持联大此项决议也有针对中国之意,虽然中国的态度看似中立,可从它反对看,在此时此刻,是和俄罗斯站在一起的,即使这不是它的主观目的,客观效果也是这样。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内本西亚在安理会针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案中投下否决票

  所谓“此时此刻”,指的是当下的俄乌战争。这个决议是由列支敦士登代表团两年半前起草、83个会员国共同连署提出,然而始终难以推进。俄乌战争引发二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安全危机,而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由于俄罗斯拥有一票否决权导致它难有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最近访问基辅就指责安理会“未能尽其所能防止和结束这场战争”,并直言“联合国安理会是失败的,这是非常令人失望、沮丧和愤怒的来源”。这为该决议在成员国中赢得共识奠定了基础,有近100个国家表态支持了决议。

  安理会五常的一票否决权是联合国宪章赋予的,美其名曰五常为联合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真实原因或是为避免常任理事国集团成员之间的对抗,从而引发另一场全球战争。二战同盟国在即将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建立了联合国。鉴于一战特别是二战导致的全球惨状,为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世界大战和人类的互相残杀,二战胜利者在创建联合国时设立安全理事会,并让安理会负有保障全球和平与安全的责任,还通过联合国宪章赋予了美苏英法中五国否决权。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7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共有 7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曰.至.经.治] 2022-05-04 17:22
    联合国已基本瘫痪
    Prev Page1Next Pag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3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