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外匯局發聲 海外資金將流入這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聯合發布《境外機構投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對境外機構進入國內債券市場的信息登記、結售匯交易、資金匯出入進行規則上的優化。


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出,《規定》的出台有利於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增強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市場人士指出,“統一性”是中國債市對外開放的關鍵詞。《規定》統一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則,統一規范直接入市/在岸托管模式下的資金賬戶、匯兌及外匯風險管理,整合目前多個分散規范性文件,從而形成統一的管理規范,將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債市提供更多便利。


即期結售匯交易對象放開

據市場人士介紹,在現行規定下,境外投資者匯入外匯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只能與其結算代理人辦理即期結售匯業務,但可在其選定的三家金融機構辦理近端結匯、遠端購匯的外匯掉期業務,近端結匯也實現了結匯的目的。

上述限制措施進一步取消,對於即期結售匯管理,《規定》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人以外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

依據《規定》第十三條,境外銀行類機構既可作為客戶與托管人、結算代理人或境內其他金融機構直接交易,也可申請成為外匯交易中心會員直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還可通過主經紀業務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

同時,除作為客戶與托管人或境內其他金融機構直接交易外,境外非銀行類機構投資者可申請成為外匯交易中心會員通過主經紀業務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長王志毅表示,此前已開放可在三家金融機構辦理外匯衍生套保,但即期結售匯卻並未放開,仍只能在結算代理人辦理,因此本次規定將即期結售匯也放開到三家。

進一步優化資金匯出入管理


在幣種匹配管理方面,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出,《規定》優化匯出入幣種匹配管理,提升境外機構投資投資資金匯出便利性,鼓勵長期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具體來看,《規定》第十一條明確,匯入“人民幣(专题)+外幣”進行投資的,累計匯出外幣金額不得超過累計匯入外幣金額的1.2倍(投資清盤匯出除外)。長期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這一比例可適當放寬。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表示,《規定》取消了對單幣種(人民幣或外幣)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同時明確,匯入“人民幣+外幣”進行投資的,僅限制外幣匯出比例為“累計匯出外幣金額不得超過累計匯入外幣金額的1.2倍(投資清盤匯出除外)”,高於此前1.1倍(110%)的比例限制。這在增強境外機構投資投資中國債市在資金匯出入方面確定性的同時,也能使境外投資者資金匯出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此舉將打消外資投資匯出入的‘顧慮’,提振外資參與熱情,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規模將穩步上升。”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稱,另一方面,境外投資機構可自主選擇投資幣種,並鼓勵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進行人民幣跨境收付等,有助於降低境外投資機構匯率波動風險,並提升人民幣跨境投資與儲備需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同時,《規定》也強調,“境外機構投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匯出與匯入資金幣種原則上應保持一致,不得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跨幣種套利”。簡單來說,境外投資者僅匯入人民幣進行投資的,應以人民幣匯出;若僅匯入外幣進行投資的,應以外幣匯出。

王志毅表示,本外幣匯出入比例限制主要是為了防止跨幣種套利,要求匯出入幣種基本一致,否則可能出現以境外離岸人民幣價格結匯人民幣匯入境內後,退出時用在岸價格購匯匯出,這就會形成境內外匯差套利。

中國債市仍受海外資金青睞

中國債券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境外機構持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持有主要券種約3.11萬億元,其中,國債持有超2.28億元,占比73%。與9月相比,境外機構的總持有量減少了332億元,而與上年末相比,持有量減少了約5416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近段時間隨著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人民幣匯率波動貶值等多重因素,投資國內債市的海外資金有部分流出。不過,隨著此次《規定》的發布,多項投資交易便利化措施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市交易的熱情。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