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春節專欄: 博士返鄉筆記:春節回家為了什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家拜年,不再是為了親戚間互相走動,饋贈禮物,交流感情,而只是為了完成傳統和長輩交代的一項任務。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輩都不在世了,新一輩的聯系也就慢慢斷了。更讓人悲哀的是:農村的日常生活充滿著深刻的悲劇。

有故鄉的人回到故鄉,沒有故鄉的人走向遠方。


我很慶幸我有故鄉,可以隨時回去,尤其可以回家鄉過年。因為我的根在那裡,我的親人在那裡,我的生活經驗和記憶在那裡。

回家過年,其實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一件事。套用賈平凹的話來說:家鄉對我們的影響,就像烏雞的烏,那是烏到了骨頭裡面。

01、為什麼要回家過年?

我的家鄉在湖北的大別山區,L縣。我導師王曉明教授在2004年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L縣見聞》,寫的就是這個地方。王老師以我家鄉為對象,揭示了當時農村的破產狀況,人的精神的頹敗,以及鄉村文明的沒落。我家所在的那個村子,是一個東西兩座大山夾住的狹長谷地。一個村子由十來個“塆子”組成,一個塆子有幾十戶人家,我家那裡叫王家塆。


直到現在,我每到一個地方,凡是碰見兩山相夾或兩排高大的建築物相夾,我的第一意識就是,這兩座山或兩排建築物,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所以我在外面經常迷路,尤其在城市裡。上海7號線有兩個靠得比較近的站:“長壽路”和“常熟路”。我好幾次下錯站,以致現在每到這兩個站就緊張,怕弄錯了。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家鄉的方言裡,“長壽”和“常熟”是完全一樣的讀法。人要靠語言來思維,這個事情讓我意識到:對有家鄉的人來說,是用方言來思維的。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群,群裡90%的同學只讀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經過十七八年的積累,很多同學在城市裡有房有車,有的還有了自己的事業。平時在群裡,他們交流的最多的是工作問題、車子問題等,言談中總少不了炫耀。

但有一次,有個同學忽然在群裡說,他已經三年沒回家過年了,另一個同學緊跟著說,他五年沒回家了,接著很多人說起回家的情況。有一個說:不管怎麼樣,今年過年一定要回一次家!另一個說:如果能在家鄉找一個兩千塊錢的工作,就回去算了。還有一個說:能找個一千塊的工作,我這邊什麼都不要,也願意回家。


我有一個從小學到初中的同學,已經十年沒有回家。有一天他在qq裡突然對我說,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因為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去我家玩,我爸媽用臘肉煮面給他吃。這都是陳芝麻爛谷子的小事,他還記得,其實我知道,這是因為他太想家了。

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師主持來滬青年工人的社會調查,最近在訪談工人。有一個打工者說:真希望鄧小平沒有搞改革開放,寧願日子苦些,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电视剧)。

回家過年,其實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一件事。套用賈平凹的話來說:家鄉對我們的影響,就像烏雞的烏,那是烏到了骨頭裡面。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