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为何比苏共活得长?靠 一"松"一"狠"
2025-06-17
苏共政权延续74年(1917~1991),中共政权从1949年至今,已经超过苏共,不少研究者试图寻找中共政权长于苏共的答案。
|
|
传红二代家族集结联署要习下台 挑明"两宗罪"
2025-06-17
中共当局6月13日在北京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陈云冥诞120周年,中共七常委参加,许多红色家族成员也到场。旅澳学者袁红冰向记者独家爆料,这次红二代家族的集结,背后隐藏一个很重大的政治动态,就是红二代正在联署要现任党魁习近平下台,并指习有“两宗罪”。
|
 |
六四大屠杀"幸存者"的负罪感伴随我一生
2025-06-16
台北——2014年是天安门六四大屠杀25周年。随着六四纪念日的临近,美国之音推出大型系列采访报道,请当年参与民运的学生领袖回顾六四。美国之音驻台北记者张佩芝专访了六四民主运动学生领袖吾尔开希,谈谈他对六四大屠杀的反思以及他过去25年来的心路历程。
|
|
温家宝在政坛清洗中,为什么能三朝不倒
2025-06-13
很少有中共高官能够跨越多个领导人“掌门”时代而始终保持重要地位。温家宝从1980年代初进入中南海到2013年卸任国务院总理,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四个不同的政治时代,堪称中共政治体系中的“不倒翁”。特别在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这三朝,温家宝都身处中共中央办公厅等核心位置,在胡赵两任总书记相继下台、政坛经历两轮洗牌淘汰,政治风暴迭起的年代,他都能全身而退,并逐步晋升。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
|
邓小平上台重洗牌 毛宠臣汪东兴心凉离开
2025-06-10
按:汪东兴从1947年起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负责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直到毛泽东去世,时间长达近三十年。毛泽东曾评价说:“他(汪东兴)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用起来我不放心,人还是旧的好一点。”这种长期贴身服务,使他被称为“内廷唯一行走”,“中南海大内总管”,意指他是毛泽东身边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之一。此外,汪东兴还因指挥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在抓捕“四人帮”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而闻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汪东兴为代表的“毛泽东路线派”在党内权力斗争中失势。
|
 |
汪洋的仕途就是一部中共40年沉浮录
2025-06-10
独立时评人“晓说家”在其自媒体爆料称,汪洋已经秘密出山了,正在代理习近平的总书记职务。因为中共高层政治历来都是黑箱操作,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上述消息的可靠性。
|
|
胡锦涛特别方式亮相,彭丽媛消失与"他"有关?
2025-06-09
中共的政局越来越诡谲了,大批习家军落马、失踪,连彭丽媛也消失于公众视野二十多天。加上近日一位前军委第一副主席许其亮离奇死亡,而其丧礼一波三折从低调处理到高调处理,引发外界诸多猜疑。分析认为,这一切都反映了北京的确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显示出中共政局的不稳定性和震荡。
|
|
温家宝诗作与田纪云文章被重提 释何信号?
2025-06-09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中共党魁丧失权力,近一段时间,大陆网络和社交媒体突然出现了一些与中共退休高官相关和通过历史暗讽当下日益飘摇政局的文章。这些文章不管是民间自发,还是官场某种力量暗中推动,都似乎在预示着变局出现的可能性。
|
|
那些连骂都不让你骂的毕业演讲(图
2025-06-08
“哈佛女孩”蒋雨融的毕业演讲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激烈的争论。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推荐“别人家的别人家的孩子”匡灵秀的毕业演讲——在中国舆论空间不见踪影的优秀作品。
|
 |
华裔作家谈天安门和美国高等教育:乔治城大学毕业演讲
2025-06-07
美籍华裔作家匡灵秀(Rebecca Kuang)回到母校乔治城大学,为 2025 届毕业生发表演讲。匡灵秀出生于广州,4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先后就读于乔治城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22岁起发表《罂粟战争》三部曲,获得过星云奖、轨迹奖、克劳福德奖、英国图书奖,登顶《纽约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排行榜。在演讲中,她回顾了祖父辈在内战、毛时代的艰难求学之路,以及天安门事件的冲击,并直言今日美国的高等教育正遭受联邦政府的攻击——“若你坚守原则,迟早要面对坦克”。
|
 |
"四人帮"垮台的消息是怎样传播到民间的
2025-06-07
1976年10月6日晚8时至8时30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及毛远新,被以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党中央“隔离审查”。中央为稳定局势,在此后的半个月内,逐步实施向党的高层内部传达“四人帮”垮台的消息,同时禁止传媒公开报道有关消息。但是,“小道消息”仍然迅速传遍全国。消息传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开始都是震惊、怀疑,随后便是惊喜。
|
|
美国学者:胡耀邦希望中国人民能够成为正常人
2025-06-04
【苏葆立:胡耀邦希望中国人民成为正常人】
|
 |
六四36周年:记忆的重量与前行的方向
2025-06-04
六四36周年:记忆的重量与前行的方向 https://t.co/1tmZQXA3y0 via @RFI_Cn…—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June 4, 2025
|
|
六四36周年:什么才是最好的纪念
2025-06-03
人类有两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一种是死亡,另一种是遗忘。我们用悼念、追思和回忆来抵抗遗忘曲线。一个不断遗忘的人甚至没办法证明自己活着。抵抗遗忘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明。但光是抵抗遗忘还远远不够。抵抗遗忘只是最低限度的纪念。那什么才是最好的纪念?
|
|
六四恐难重演 中共垮台后是长久动乱
2025-06-03
颜纯钩评论分析文章:2006年是文革四十周年,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回顾自己四十年来的家国情怀,标题叫做《四十年来家国》。文章中提到六四:“六四一役耗尽了中国人的道德正义感,爱国热情被坦克碾碎,当年的沮丧和无助,随著十几年来的经济上升、生活改善慢慢转淡,民主自由的理想被追逐现世快乐的欲望麻醉了,人人日子都好过了,只是灵魂无法安顿。”
|
 |
八九之春动乱之际 美驻华大使为何突然离任?
2025-06-03
为什么在1989年4月北京政治气氛极为紧张的时刻熟悉情况的洛德大使突然离任一直是个谜。在美国之音的专访中洛德大使透露了这段历史,并解释了为什么他对此一直保持沉默。
|
 |
胡锦涛为何避而不谈"出生地"?半个世纪的谜团
2025-06-02
从毛时代起,中共高官有个通病,几十年不回家乡。胡锦涛的“不回家、不谈家”背后却有耐人寻味的伤心事。
|
 |
胡平介绍吴仁华新书《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
2025-05-30
六四事件36周年即将到来。5月24日,美国纽约思想者智库、纪念胡耀邦赵紫阳基金会、北京之春和博登书屋在纽约法拉盛皇后学院联合举办“追寻六四真相 推动转型正义”研讨会。会议围绕戴晴女士新版《邓小平在1989》与吴国光教授新著《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转型八论》进行深入探讨。除了这两部力作之外,今年六四前,吴仁华先生又出版了一部600页的新书《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也引发广泛关注。
|
|
习无耻将被逼提前下台?张又侠出席军训会讲话
2025-05-29
2025年今年3月的中共全国人大闭幕式上,张又侠背对习近平不回头(视频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