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想
空间首页
|
博客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文章分类
上传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友情链接
更多...
统计
点击: 204874
帖子数量: 3317
开辟个人空间: 2022-10-16
最后更新: 2025-11-22
RSS订阅
日元弱,日企赚翻,人民币弱,中企蹬腿
2025-11-22 13:24:27
>>文章内容
一楼献给人民币
胡思 |
点击: 0
|
评论: 1
|
分类: 上传
|
论坛: 温哥华不眠夜
|
论坛帖子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胡思
无题
一、日本和中国,看起来都在“出口”,骨头却完全不一样
表面上,日本、中国都有 huge 出口:
日本:车、机器、精密仪器、电子、半导体设备
中国:手机、家电、光伏、电池、服装、玩具、“全世界的工厂”
很多人就爱一句话盖棺定论:
“都是出口大国嘛,汇率弱一点不都利好出口?”
错就错在这儿。
日本是“赚美元”的结构,中国是“花美元”的结构。
二、为什么日元弱,日本企业反而会偷偷乐?
先看日本那边。
1. 日本大企业真正赚的是什么钱?
丰田、索尼、任天堂、三菱商社、东京电子这些公司:
七成以上的收入来自 海外
大量以 美元 / 欧元 计价
财报最后要换成 日元 来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丰田在美国卖车,挣了 100 亿美元。
汇率 1 美元 = 120 日元 → 换回 1.2 万亿日元
汇率 1 美元 = 160 日元 → 换回 1.6 万亿日元
车一辆没多卖,油门一脚没多踩,
只是日元变弱了,账面利润就直接 +33%。
这就是日本大企业的真实状态:
收入是美元,记账是日元,日元越弱,利润数字越好看。
2. 关键成本不全是“美元进口”
直觉会说:
“你卖车是赚美元没错,可你造车的钢铁、零部件、能源不也要进口吗?
不也要用美元买吗?”
这话对中国挺对,对日本就不那么对了。
日本这几十年干了一件事:
把最贵、最依赖美元的环节,搬到了海外。
在泰国、印度、墨西哥造车
在马来西亚、越南做电子组装
在海外布局资源、能源、矿产(靠商社和投资)
结果就是:
很多成本是 当地货币,不是美元
国内供应链大量是日本本土企业,成本以 日元 计价
美元成本在整个成本结构里,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
但是收入呢?
车卖给美国人 → 收美元
游戏卖全球 → 收美元
半导体设备卖全球 → 收美元
商社搞资源贸易、油气、矿产 → 收美元
美元收入 >> 美元成本。
于是日元一贬,这些企业就是:
收入涨得飞快,成本涨得没那么快,
利润自然就“爆表”了。
3. 所以日元弱,看上去“惨”,实际上部分人乐疯了
老百姓确实被物价、能源、食品搞得很难受
吃进口牛肉、喝咖啡、烧天然气都贵
这是“民间的痛苦”
但另一边:
丰田、索尼、任天堂、东京电子、三菱商事
正在开香槟:
“汇率再给我贬一点,拜托了。”
日经指数为什么飙?
就是因为指数里大权重都是这批 赚全球钱、以日元记账的公司。
所以日元的“弱”,其实是:
有技术、有品牌、有全球布局的国家
在用贬值给自己加杠杆,放大利润。
这叫 “有底气的弱”。
三、为什么人民币弱,对中国企业却是“要命的弱”?
换到中国这边,结构完全反过来。
1. 大量出口企业,本质是代工
中国虽然出口很大,但很多企业的角色是:
帮别人做衣服、鞋子、家具、玩具
帮别人代工电子产品、零配件
光伏、电池确实有技术,但价格战也打得很凶
一个典型的事实:
很多出口厂商毛利只有 3–5%,
一点点成本波动,就能吃掉全部利润。
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
很可能还没原材料、能源涨价来得快。
2. 中国是真·“花美元”的国家
中国大量需要进口的东西是什么?
石油、天然气
铁矿石、铜、铝、镍
粮食、大豆、玉米
芯片、精密设备、高端材料
——统统是美元计价。
人民币一贬,立刻发生:
买油更贵
买矿更贵
买粮更贵
买芯片更贵
买设备更贵
结果就是:
出口企业:
收入端:美元换人民币,多了一点点
成本端:进口一堆东西,全都涨价
毛利本来就低 → 直接被挤爆
日本是赚美元,中国是花美元。
同样是贬值,结果刚好相反。
3. 中国还缺一个东西:全球高毛利品牌
日本卖的是:
丰田、本田、雷克萨斯
索尼、任天堂
高端机器、设备、材料、零部件
这些东西价格不是随便砍的,有品牌溢价,还有技术壁垒。
中国这边呢:
有比亚迪、华为、海尔、美的之类的亮点
但总体来看,高毛利、全球溢价品牌的数量和体量,
还远远没到“贬值越狠越爽”的地步。
简单说:
日本贬值:赚更多的钱
中国贬值:成本更高、利润更薄、金融风险更大
四、一个“厉害国”的错觉:把虚弱当成“汇率武器”
现在有一种特别好笑的说法:
“人民币贬值能刺激出口,我们可以靠贬值和别人打贸易战!”
听上去很“厉害国”,
实际上是 没搞懂自己结构就乱开药方。
你的产业链里有大量美元成本
你的企业毛利低
你的人民储蓄还大部分在本币里
你不是日本那种“海外资产 + 高毛利 + 品牌定价权”的结构
在这种前提下:
人民币弱不是“战略武器”,
只是你自身虚弱的外在表现。
内需不振、信心不足、资本外流、债务压力大,
最后体现在汇率上 —— 货币走软,
这是“身体素质差”,不是“我主动压低重心来打太极”。
五、真正的强弱:不是看汇率数字,而是看“底子”
最后总结就是你说的那句,可以直接这样写:
**日本现在的日元弱,是“偷着乐的弱”:
人家有技术、有品牌、有全球布局,
弱币只是放大利润的一个杠杆。
而所谓“厉害国”的人民币弱,
很多时候只是经济结构脆弱、产业链对美元依赖过高的体现。
表面上喊着要用贬值来“刺激出口”,
实际上企业利润被压、人民购买力被削、资产对外更不值钱。
一个是“有肌肉的人刻意减重”;
一个是“缺营养的人瘦成那样,还以为自己在练轻功”。**
真正厉害的国家,是:
即便本币走强,企业也有技术、有品牌、有议价权
即便不靠贬值,也能在全球市场站得住脚
不是靠把货币压低,才勉强活下去。
2025-11-22 13:25:07 |
引用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请
点击此处
免费注册, 或者
点击此处
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design:水中月shuiyue.cn 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理想在创造中放飞
加西网为
北美中文网
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表面上,日本、中国都有 huge 出口:
日本:车、机器、精密仪器、电子、半导体设备
中国:手机、家电、光伏、电池、服装、玩具、“全世界的工厂”
很多人就爱一句话盖棺定论:
“都是出口大国嘛,汇率弱一点不都利好出口?”
错就错在这儿。
日本是“赚美元”的结构,中国是“花美元”的结构。
二、为什么日元弱,日本企业反而会偷偷乐?
先看日本那边。
1. 日本大企业真正赚的是什么钱?
丰田、索尼、任天堂、三菱商社、东京电子这些公司:
七成以上的收入来自 海外
大量以 美元 / 欧元 计价
财报最后要换成 日元 来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丰田在美国卖车,挣了 100 亿美元。
汇率 1 美元 = 120 日元 → 换回 1.2 万亿日元
汇率 1 美元 = 160 日元 → 换回 1.6 万亿日元
车一辆没多卖,油门一脚没多踩,
只是日元变弱了,账面利润就直接 +33%。
这就是日本大企业的真实状态:
收入是美元,记账是日元,日元越弱,利润数字越好看。
2. 关键成本不全是“美元进口”
直觉会说:
“你卖车是赚美元没错,可你造车的钢铁、零部件、能源不也要进口吗?
不也要用美元买吗?”
这话对中国挺对,对日本就不那么对了。
日本这几十年干了一件事:
把最贵、最依赖美元的环节,搬到了海外。
在泰国、印度、墨西哥造车
在马来西亚、越南做电子组装
在海外布局资源、能源、矿产(靠商社和投资)
结果就是:
很多成本是 当地货币,不是美元
国内供应链大量是日本本土企业,成本以 日元 计价
美元成本在整个成本结构里,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
但是收入呢?
车卖给美国人 → 收美元
游戏卖全球 → 收美元
半导体设备卖全球 → 收美元
商社搞资源贸易、油气、矿产 → 收美元
美元收入 >> 美元成本。
于是日元一贬,这些企业就是:
收入涨得飞快,成本涨得没那么快,
利润自然就“爆表”了。
3. 所以日元弱,看上去“惨”,实际上部分人乐疯了
老百姓确实被物价、能源、食品搞得很难受
吃进口牛肉、喝咖啡、烧天然气都贵
这是“民间的痛苦”
但另一边:
丰田、索尼、任天堂、东京电子、三菱商事
正在开香槟:
“汇率再给我贬一点,拜托了。”
日经指数为什么飙?
就是因为指数里大权重都是这批 赚全球钱、以日元记账的公司。
所以日元的“弱”,其实是:
有技术、有品牌、有全球布局的国家
在用贬值给自己加杠杆,放大利润。
这叫 “有底气的弱”。
三、为什么人民币弱,对中国企业却是“要命的弱”?
换到中国这边,结构完全反过来。
1. 大量出口企业,本质是代工
中国虽然出口很大,但很多企业的角色是:
帮别人做衣服、鞋子、家具、玩具
帮别人代工电子产品、零配件
光伏、电池确实有技术,但价格战也打得很凶
一个典型的事实:
很多出口厂商毛利只有 3–5%,
一点点成本波动,就能吃掉全部利润。
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
很可能还没原材料、能源涨价来得快。
2. 中国是真·“花美元”的国家
中国大量需要进口的东西是什么?
石油、天然气
铁矿石、铜、铝、镍
粮食、大豆、玉米
芯片、精密设备、高端材料
——统统是美元计价。
人民币一贬,立刻发生:
买油更贵
买矿更贵
买粮更贵
买芯片更贵
买设备更贵
结果就是:
出口企业:
收入端:美元换人民币,多了一点点
成本端:进口一堆东西,全都涨价
毛利本来就低 → 直接被挤爆
日本是赚美元,中国是花美元。
同样是贬值,结果刚好相反。
3. 中国还缺一个东西:全球高毛利品牌
日本卖的是:
丰田、本田、雷克萨斯
索尼、任天堂
高端机器、设备、材料、零部件
这些东西价格不是随便砍的,有品牌溢价,还有技术壁垒。
中国这边呢:
有比亚迪、华为、海尔、美的之类的亮点
但总体来看,高毛利、全球溢价品牌的数量和体量,
还远远没到“贬值越狠越爽”的地步。
简单说:
日本贬值:赚更多的钱
中国贬值:成本更高、利润更薄、金融风险更大
四、一个“厉害国”的错觉:把虚弱当成“汇率武器”
现在有一种特别好笑的说法:
“人民币贬值能刺激出口,我们可以靠贬值和别人打贸易战!”
听上去很“厉害国”,
实际上是 没搞懂自己结构就乱开药方。
你的产业链里有大量美元成本
你的企业毛利低
你的人民储蓄还大部分在本币里
你不是日本那种“海外资产 + 高毛利 + 品牌定价权”的结构
在这种前提下:
人民币弱不是“战略武器”,
只是你自身虚弱的外在表现。
内需不振、信心不足、资本外流、债务压力大,
最后体现在汇率上 —— 货币走软,
这是“身体素质差”,不是“我主动压低重心来打太极”。
五、真正的强弱:不是看汇率数字,而是看“底子”
最后总结就是你说的那句,可以直接这样写:
**日本现在的日元弱,是“偷着乐的弱”:
人家有技术、有品牌、有全球布局,
弱币只是放大利润的一个杠杆。
而所谓“厉害国”的人民币弱,
很多时候只是经济结构脆弱、产业链对美元依赖过高的体现。
表面上喊着要用贬值来“刺激出口”,
实际上企业利润被压、人民购买力被削、资产对外更不值钱。
一个是“有肌肉的人刻意减重”;
一个是“缺营养的人瘦成那样,还以为自己在练轻功”。**
真正厉害的国家,是:
即便本币走强,企业也有技术、有品牌、有议价权
即便不靠贬值,也能在全球市场站得住脚
不是靠把货币压低,才勉强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