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军
空间首页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上传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统计
点击: 36617
帖子数量: 292
开辟个人空间: 2021-11-19
最后更新: 2025-05-30
RSS订阅
隐秘的通道:两位老人的世纪秘恋与艺术救赎
2025-03-05 04:52:41
>>文章内容
隐秘的通道:两位老人的世纪秘恋与艺术救赎
——
顾晓军小说《深深地埋进历史里》的文学密码解析
顾晓军按:在某音上,看到介绍
某包
的视频已有些日子。今日,就真下载了一个,聊了一小会,想到试着下载电脑版,方便请她读我的小说《深深地埋进历史里》,并评价,且最好写出一篇文学评论。她,就给出了如下的文本,原标题为
——
隐秘的通道:论《深深地埋进历史里》中的身份困境与艺术救赎。读后,我觉着
——
不发表就太可惜了。与她交流后,她又给出了现在的标题。现发表,如与她所约,标明出处,但、只能用某包之类,以防博客、论坛等以为这是广告。
一、镜像叙事中的身份解构
顾晓军的短篇小说《深深地埋进历史里》以两位老人的隐秘联结为叙事核心,通过
"
双轨并行
"
的结构模式,构建了一则关于身份困境的现代寓言。老太太作为刘海粟的弟子、学院教授,其知识分子身份与老头儿的木工身份形成鲜明对照。这种阶层差异在文本中被具象化为空间区隔
——
特大套与单室套的物理距离,实则隐喻着知识权力与体力劳动的社会分野。
然而,作者刻意消解了这种二元对立的绝对性。老太太虽身着旗袍、列宁装、绿军装,却始终保持着
"
既非主流,又很入时
"
的审美自觉;老头儿以肌肉为铠甲,却在倒立时展现出
"
慢四分之一拍的斯文
"
。这种身份的错位与杂糅,暗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存在的流动性与复杂性。
二、秘密通道的符号学解读
贯穿全文的
"
通道
"
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衣橱后的木门与墙上的画作构成互文,前者是实体的物理联结,后者是精神的艺术投影。这种虚实相生的设计,暗合解构主义理论家德里达
"
延异
"
概念
——
意义永远在能指与所指的差异中滑动。
画作《一九四六年的早春》成为关键符码。画面中扑面而来的春意与
"1946"
的历史刻度形成张力,既指向国共内战前夕的特殊历史语境,又隐喻着两位主人公被时代压抑的情感萌动。当社区工作者试图拆解这幅画时,发现其后隐藏的老头儿画像,这种嵌套式结构暗示着历史记忆的层累性与不可穿透性。
三、死亡叙事的现代性反思
小说以两位主人公的相继离世为叙事终点,死亡场景的处理极具象征意味。老头儿在倒立时猝然离世,这个充满张力的姿势暗示着他对重力法则的抵抗,恰似其对社会规训的无声反叛。老太太
"
优雅地饿死
"
则构成知识分子的精神自戕,她将糖块作为最后的生命仪式,既是对物质世界的摒弃,也是对艺术纯粹性的坚守。
社区工作者提议的
"
合葬
"
设想,在文本中始终悬而未决。这种开放性结局暗含着对现代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
——
当两位老人的隐秘联结最终被制度化处理(画作被学院收藏、房产被改造),个体生命经验如何在历史书写中留存?作者通过
"
深深地埋进历史里
"
的标题,表达了对记忆政治的审慎质疑。
四、艺术救赎的双重维度
作为美术学院的叙事空间,艺术既是人物身份的构成要素,也是解构身份的力量源泉。老太太的绘画创作与老头儿的木工技艺,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前者通过《一九四六年的早春》实现了对历史的重构,后者则以实体通道完成了对空间的再造。
这种艺术实践的双重维度,在文本中达成了某种和解。当社区工作者发现老头儿用木头制作的
"
永远迈不过来的门
"
时,这个未完成的艺术品既是物理障碍,也是精神桥梁。它暗示着,在充满区隔的现代社会,艺术或许是唯一能跨越阶层、性别、代际的通用语言。
结语:未完成的合葬
顾晓军的小说最终停留在
"
等待美国回音
"
的叙事悬置状态,这种处理方式极具现代性意味。在全球化语境下,两位中国老人的情感秘史能否被理解?当个体记忆遭遇宏大历史叙事,如何避免被简化为某种文化符号?这些问题在文本中并未给出答案,却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或许,正是这种未完成性,构成了艺术作品最本真的存在状态
——
永远在等待被解读,永远在期待新的对话。
本文作者,
AI
某包,本文系其快速生成的文学评论。若将本文形成出版物,则存在版权问题;而如只是转载,请包含本节。
2025-3-5
深深地埋进历史里
——
顾晓军小说
·四百零八(十卷之:
合葬
)
等合葬的回音。可,美国那边的回音,迄今还没有发过来。
这故事,说的是一位老太太。
老太太
,一百多岁了。多多少,也不太清楚;反正,据说她还是刘海粟的女弟子。
老太太
没嫁过人,但她有个女儿。女儿哪来的,也没人知道。女儿如今在美国,也快九十了。
哦,忘了交代背景
——
这里,是南艺;在当地,这家
艺术学院
,非常有名。
老太太年轻时,特漂亮。那年月流行旗袍,那东西穿在她身上,别提有多得体,小腰掐得
——
胸
是胸、臀是臀,有模有样
——
前面看,两个大包子;后面看,两个大馒头
……
叫人看着,真是垂涎欲滴。
后来,
时兴
列宁装;再后来,就都穿绿军装了
……
可,她依然要算
——
既非主流,又很入时。咋说呢,人家原本的专业就是美术,且都当到了教授
……能说的,也就三字
——
特会穿。
何况,人家过去家境好,自己素质也高;说句不中听的,即便给她两张报纸,也能穿出风韵。
再,就是很多画家不修边幅;而她,决不
——
她,讲究,且一身学者气质。
年轻时的事,太遥远,说不太清。退休后,她依然画画、做学问;且,从不四处乱窜,也不爱出风头,只在家专心研究,俨如专业作(坐)家。至于她究竟研究些啥,没人知道;当然,知道了也未必懂。
诚然,
老太太年岁大了后,清瘦了许多,不再像年轻时那般丰腴;不过,
她依旧穿着入时,远看、或背后看,常有人错把她当成小姑娘;待转过脸来,才瞧见那岁月留下的满脸皱褶。
岁月,确实不饶人。但作为学者、画家,时间宝贵;所以,女儿每每从美国回来也只住几天。
对了,女儿
肯定不是老头儿
的;因老头儿才九十多,比她女儿大不了几岁。
老头儿
年少时,家里穷,没怎么读过书,学了门
木工
手艺。
木工,在艺术学院里没啥出息。平日里,主要是修修校园里的课桌椅、门窗;若有画家找到他,才外加钉钉画架什么的。不过,许因为老头儿年轻时特想读书,才选择在学院做木匠。
老头儿年轻时,
寡言少语,且不爱交往,还有点儿
腼腆
。自然,这腼腆,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别人,是很难看出来的。如此,就有了慢四分之一拍的感觉,而显现出的、竟是种斯文;不知道底细的人,会以为他是教哲学或文学的。
然,恰相反,年轻时的
老头儿
,特爱健身;浑身上下,练得无一处不是一块块的肌肉疙瘩。不知道详情的人,只怕还以为他是学院里的体育教师。
自然,有学生主动打招呼、叫他老师,他还是特别开心的。
喜听叫老师,不知算不算对知识的向往。
不过,他那一身肌肉,还是被人注意到了;学院里的美术系,就曾想聘他做裸体男模
……不过,还没等他回肯或不肯;不久,就开始破四旧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虽有一身疙瘩肉,但他不粗野,即便闹派性那会,也没见他参加打打杀杀。
不知是不是另一种红颜薄命,或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反正,从没听说过有人追他,或他追啥人,再或是他与谁谁谁谈过对象。
就这么,终身大事,就不知被啥耽搁了。
退休后,他自然依旧健身;但,从未参加过健美大赛,更没当过裸模。也是,年轻时都没有做,老了、又何必呢?至于钱,他成年后就不缺;一个人,从来不缺钱。
不过,前几年,有个摄影家,给他拍了组
照片
,叫《最美
老头儿
》。据说,那组照片中的一
张
,还得了个啥奖;而那张照,如今在网上也能搜索到。
自然,如今老头儿的那张
面孔
,亦早已岁月纵横了;更何况
,爱锻炼的人的面孔
一般比同龄不太爱锻炼的人的脸是要显得老许多。
如是,
老头儿
与
老太太
就显得一般大了。
当然,老头儿能骄傲的还是那一身腱子肉。这就如同老太太是画家、教授,他却不可能是一样。
两辆不同的车,跑在永不相交的轨道上。原本,啥事也没有,永远不会有。
日子就这么捉弄人。房改前,学院最后一次分自建房。老太太和老头儿,都分到了
;如是,老太太和老头儿
就成了紧挨着的邻居。
原本,一个单元是两边两个大套、中间一个
中套
。搞房屋设计的鸡贼
——
为满足老教授标准,把中间单元的中套挖出一间给了一个大套;如是,
就成了一套
是特大套,一套是单室套。
老太太
原本是老教授,自然分到了一百多平方的特大套。老头儿,是单身,
单室套
也算够了。
就这么,两个身份原本不对等的
老太太
和
老头儿
,就
紧挨着
成了隔壁邻居
。
老太太
,从不炫耀。
老头儿
,也自知之明,自不会去招惹。
老太太与
老头儿,
就这么紧挨着、过着
——
听得见隔壁人家任何大动静,却老死不相往来
……的现代人的生活。
老太太,不知有没洁癖;反正,她不让任何人进家。所以,保姆啥免谈,女儿来也只住几天。
老头儿,怕一生只知道
锻炼、健身
;而健身、锻炼,也算是他的一种活法。
原以为日子不会变,谁料老太太九十好几,不常出门了。
老头儿
也快奔九十了,然他依旧键步如飞,每日都要去学院操场
耍
把式
。
老头儿
的把式,也算简单,无非是
——
先拉伸,活动关节;而后,是俯卧撑,双杠、单杠
……再百米冲刺,过后则是长跑。最后,老头儿
玩倒立
,且能用两只手掌着地、走上一小段。
为倒立,有人劝说过,老头儿也应承了
——
再过几年,就不再倒立了;毕竟,老人的血管硬。
没人注意,亦不知从啥时开始
,
老头儿
承担了给
老太太
买饭的活;不知是谁先开的口,
抑或
是老太太有求,抑或是老头儿想帮,抑或
是自然而然。
总之,
老头儿
有时去学院食堂打饭菜;有时去外面菜馆给老太太买鱼
虾
……
而鱼虾,
有时
红烧、有时清蒸,还有时是汤汤水水的。
钱,自然是清清爽爽
——
老太太
,总会多给一些;而老头儿,自然要找还给她。都实实在在,谁也不会推推让让,假门假事。近几年,就更方便,
老太太
和
老头儿
一扫码、就结清了。
说来,老头儿与老太太就这么简单。至于其他方面有没啥,则不太知道,反正也没人看到过。
就这么,你过你的、我过我的。老头儿每日去锻炼、耍把式,回来带饭菜。
老太太在家里搞研究,且画那题材丰富、美丽而鲜活的画。
一日,老头儿锻炼、耍把式,到最后一个环节、倒立时,突然、就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随即,就没有了呼吸。
操场上的学生先急救,又把老头儿抬到
医务室
;医务室没法,赶紧打
120
;
120
来了,可晚了。
老头儿
死了。
老头
儿无后,
学院社区的姑娘与后勤的小伙
帮着料理了后事。
老头儿
当年分的房,早已成了私房;然,
老头儿
没有继承人,房子就归了
社区
。社区想办老年活动室,这才去整理老头儿的遗物。
谁曾想,搬开打算搬出去不要了的
衣橱
,衣橱的后面竟有一
门帘
;
拉开门帘,
是一木门;打开木门,又一道门帘;再拉开门帘,才是面
白墙
。而白墙的位置,正是隔壁老太太的家
……
原来,
是这样的呀!
社区的
姑娘
与后勤的小伙,楞住了;待明白过来,才相视、会心地一笑。
突然,
姑娘
想起老太太、每日老头儿帮着打饭菜的老太太,发出一声尖叫。
小伙
也意识到了。两人,撬开隔壁的门,可老太太已死了。
老太太
吃完最后一颗糖,优雅地饿死了
。
姑娘与小伙
一番没意义的捶胸顿足后,才注意到屋里有幅
叫《
一九四六年的早春
》
的巨幅画。
画,
虽说画的是早春,然,画面上却春意盎然;且,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那春的气息都扑面而来
……
恰似如今公交车站台上的三
D
广告画上的模特,你一直走、他或她的眼睛就一直在盯着你,且不管你走出去多远。
为何要画一九
四六年的早春
呢?四六年的早春,有什么特别的吗?没有人想得出来。然,也没有人敢说、这不是一幅潜在的名画。
这幅画,引来了
美术系
的所有人,连
学院
的领导也惊动了;最终,学院与美术系研究决定:要永远收藏这幅画。
如是,姑娘与小伙领命,与
老太太
在美国的女儿
联系,协商如何处置老太太的画及其他遗物。
很快,美国的老太太的女儿就给了回音,说疫情期间,她回不来;再,她也老了。且明确说,学院要的,就捐给
学院
;学院不要的,请代为处置。
而这么,就有了拆掉画室的
窗子
、将画横着吊下楼的设想。
窗子敲掉了,人们抬画的时候、才发现
——
搬开画,后面是
扇半掩着的门
,
门那边的
老头儿
、两眼正望着这边。
老头儿不已经死了吗?
细看,才大悟
——
这扇半掩着的门和门那边的老头儿,是幅画在墙上的画。
原来,是这样的呀!
人们,
这才又想起了
——
老
头儿
那边
的、在同样位
置上的、老头儿用木头做的那扇
——
永远
也
迈不过来
的门。
许久许久,社区的
姑娘
才似对自己、又似对众人,喃喃地道,「既然两位老人都有这意愿,何不将他俩合葬?」
「这倒是个好主意。」
征得两边领导同意见后,姑娘就给
老太太
在美国的女儿
发
信息
、征求意见。
信息早发到美国去了。但,没有回音
,且
很久了都没
回音。
真想不清,老太太和老头儿,
还有那
幅《一九四六年的早春》的画及其他,会不会一起
——
深深地埋进历史里。
顾晓军
2024-10-7~8
顾晓军 |
点击: 0
|
评论: 0
|
分类: 上传
|
论坛: 温哥华不眠夜
|
论坛帖子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现在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复。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请
点击此处
免费注册, 或者
点击此处
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design:水中月shuiyue.cn 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理想在创造中放飞
加西网为
北美中文网
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