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逍遥 2023-12-04 21:48:22
1945年任南太平洋司令的美国海军上将哈尔西(William Halsey)实践「後勤决定战争胜败」格言,克服残酷障碍走向胜利。美媒报导,要提升台海後勤能力,美国需要新的思维。 美国「国防新闻周刊」(Defense News)指出,时至今日,印度-太平洋地区仍是一个无情的战场,当距离、水域、时间与规模这4大残酷障碍结合在一起,削弱了美国对中国的吓阻力道,尤其是空中威慑能力。五角大厦策士必须了解这种交互作用,并寻找解决整个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解决个别问题的办法。 首先,「残酷距离」(tyranny of Distance)不利於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吓阻能力。美国大陆与印太地区基地的距离,是与欧洲基地的2倍。这段距离延长了补给缐,导致大部分部隊的配置为支援功能而不是战斗角色。相较之下,中国距离战区更近,简化了後勤作业,使其能够迅速集中战斗力。这种不对称对北京有利,削弱了美国的吓阻能力。 其次,广阔的太平洋—或者说「残酷水域」不仅增加了美国战机和海军舰艇必须接近才能将武器置於目标射程内的距离,并且严重限制了基地选择。例如,短程战斗机缺乏必要的燃料,难以完成在台湾海峡的任务并返回该地区的有限基地。空中加油将扩大其作战範围,但空中加油机对中国飞弹来说是有吸引力的目标。 |
此外,成功的延伸吓阻取决於向该地区快速投射大规模战斗力。美军部隊和装备若是来得太晚,将变得毫无意义,而这就是「残酷时间」。美国战机能在数小时内从西岸飞越太平洋,但沿途需要加油机支援,使準备时间增加了24至48小时。
不仅如此,向战区部署大量美军和武器需要数月时间。在美国及其盟友2003年派兵入侵伊拉克前,即便已在中东持续犟化军事存在且无敌军干扰,美国仍需花费6个月时间来集结支持初期作战行动所需的人员和物资。更重要的是,美国当时掌握了主动权,自行选择时间和地点展开军事行动,然而在印太地区,中国很可能拥有这项优势。
最後,倘若与中国发生衝突,美国後勤作业的规模和複杂性将令人咋舌。「残酷规模」并非一直缐,额外的战斗人员和支援部隊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举例来说,停机坪空间有限,军方策士必须动用来自更多作战基地的飞机,这将增加空中加油需求和地面保障需求,例如维护和服务、支援设施和武器储存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