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首页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自  我  介  绍

逍遥

分  类
缺省  
日  志
搜  索
 
访  客
导  航
信  息
点击: 2089377
帖子数量: 64123
开辟个人空间: 2011-06-15
最后更新: 2024-06-16
RSS
 
 
 
 
 

加徵关税 美七伤拳

文章内容
Posted by 逍遥 2024-05-24 13:21:11
5月中,美国宣布301贸易条款调查结果,将针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光电产品等约180亿美元商品加徵25%~100%不等的关税,以应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美国工人与企业的利益。

其实,虽然中国去年已跃居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但新能源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有限。因此美国知道单靠一己之力无法打击中国相关产业,趁著本周末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在义大利召开之便,美国财长叶伦积极奔走欧洲各国,希望呼籲欧盟联合关税行动,对抗中国「产能过剩」的新能源车等行业。

美国推动贸易保护的集团化,但未必能在欧洲得到广泛的支持。一方面,欧洲减碳的环保主义呼声更犟,消费者饱受通膨之苦更胜美国,加上各国产业利益链各异,不容易形成共识,即使真的加关税也未必如美国那样的惩罚性高税率。

何况,中国在东南亚诸国的RCEP贸易协议,以及与中东、中亚、非洲国家的各种自由贸易协议,都有助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再加上,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对高科技产品创新的需求也正方兴未艾。就算美国关税壁垒能伤到中国部分产业发展进程,大概也不会是伤筋动骨的重伤。

贸易合作缔造双赢,贸易衝突则导致双输。因为贸易是基於比较利益法则,出於互利、自愿原则而产生。反之,政府制造的人为干扰,只会徒然损及社会福利与经济效率,并且就像200多年前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且被後世所证实的理论,就算他国设置了贸易壁垒,对一国政府来说,开放贸易边境也是合理的决定。生活在自由贸易国家的居民能够享受更低廉的物价与更丰富的商品种类,而企业则能专注於最擅长领域的生产。相比之下,进口关税会纵容本国效率低下的企业,并损害消费者利益。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逍遥
Re: 加徵关税 美七伤拳
例如,美国穆迪(Moody's)等机构曾估算,2018年川普政府对36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徵关税,其中92%的增税成本是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导致家庭每年平均额外支出1300美元。结果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确实减少,但更大的贸易逆差郄来自其他第三国。此外,美国早在2011年就对中国新能源太阳能光电企业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高税率措施,但几乎咝毫无益於美国本土太阳能光电企业的竞争力。

拜登总统在竞选前曾批评川普的高关税,但当选後基於政治正确,不愿取消损人不利己的前朝政策。因此,全球化带来低通膨的美好时代过去了,贸易对抗的思维导致美国消费者承受30年以来最高的通膨打击。即使联準会连续多次超预期升息,也难将核心物价指数涨幅压制在2%以内,对拜登竞选连任的选情恐怕添上一层阴影。

如果保护主义也无益於美国经济的竞争力。那么重振美国经济的关键何在?英国学者罗思义(John Ross)以跨国跨时的资料分析,发现「净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率的高度相关。而美国该项比重从二战後的14.8%下降到最近的4.4%,从而使美国GDP年增速下滑到2.1%。他认为美国要提高净固定投资的比重,就要抑制军费开支与医疗支出。然而这正是难中之难!在当前美国政经体制的框架内,几乎难以期待利益驱动的政商複合体推出符合经济理性的改革。

美国《国家利益》期刊最近有专文分析,美国最大的敌人不是俄罗斯或中国,而是35兆美元的债务!财政赤字高涨不断增加国债利息支出,也使财政补贴半导体与新能源行业的力度有限。在这种背景下,保护主义式的惩罚性关税打压不了中国企业,扶植不了本土企业,徒然让消费者承担通膨苦果,这样的政策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2024-05-24 13:21:48 | 引用
无题
危险物品不挡倒大霉。



2024-05-24 13:42:50 | 引用
Hewett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免费注册, 或者点击此处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