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作者[汉家儿郎] 发表于[2008-10-09 22:13:39]
【大时代】
记得童年的乐事之一,便是依偎在奶奶家的大床边,两手托着腮帮子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
奶奶今年刚好80岁整,推算回去,应该是出生在1928年吧。那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刚刚北伐成功。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并开始了国民政府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十年黄金时期。
奶奶出生的家庭也可以算是中产以上的人家了,当时奶奶的父亲在鼓浪屿开了一个客栈叫“中兴栈”(根据奶奶的发音,我想应该是这样写吧),据说在东南亚一带甚有名气。在厦门岛则是开了一家黄包车公司,有几十架黄包车。此外,在Philippines和Singapore等地,也有不少宾馆大楼之类的产业。甚至还在Philippines娶了一个南洋二房,生了几个我奶奶这辈子从未谋面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
在中国,奶奶的母亲死得早,留下了三个女儿。老大,也就是奶奶的大姐,是三个女孩里最聪明的,不花什么心思但读书总是读得最好,而且还早早地学会了吸烟、赌博、交男朋友等等。奶奶排老二,最不会读书,但因为最听话所以最得她父亲的宠。因为怕挨私塾先生的戒尺打手心,奶奶时常借口肚子不舒服而不去上学,而宁愿跑到鼓浪屿的客栈里帮忙打理杂事,结果单单一个小学一年级就读了5年,最后只好辍学在家帮忙她父亲做事。
本来,生活或许也就可以这样简单而幸福地继续下去。但是时局打破了人们的美梦。日本兵打来了,城里一片恐慌。鬼子甚至冲到了奶奶的家里搜查,把衣服橱柜都用刺刀扎得乱七八糟。二叔公当时据说是“厦门十八猛”之一(有点像厦门小刀会之类的黑社会组织),由于长得高大(1米9几),被日本人认为有当兵的嫌疑,也被拖到了街口准备集体枪杀,后来由于街边有突发事件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而侥幸逃脱,一路狂奔躲到了厦禾路的钟楼里才幸免一死。大家都吓坏了,为了躲避战乱,奶奶一家迁居到了鼓浪屿。这个万国租借地,由于有英美德等各国势力的存在,所以相对要安全许多了。但时局的影响,生意显然是不好做了,我不知道奶奶的父亲是不是在那个时候染上了毒隐的。我只仿佛记得,再后来,奶奶家在厦门的房子着火了,人都冲了出来,但屋子里的许多商业票据和房屋地契都烧光了,家也就慢慢地败落下去。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奶奶的父亲病死。小小的厦门,日本兵、国民党兵、共产党兵,进进出出,此灭彼兴。再此后,大跃进、三年大饥荒、文化大革命,纷纷攘攘,民不聊生.......呜呼,生为乱世人,莫如太平犬。奶奶这一代人,作为普通老百姓,尽管她们远离政治,尽管她们渺小得就如同草芥,但是,她们的人生,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大时代的烙印。
而去年,台湾人搞入联公投,据说有50万人在台湾游行,连温哥华的台湾人也在BURNABY游行呼应。一边是台湾的疯狂热情,一边是大陆的言辞批判。从温哥华的中文电视讨论节目来看,关于这个问题,在海外华人社区里,意见分歧也相当的大。台湾人的民意应该尊重,但大陆人的民意也一样不容忽视。谁对谁错?这一切矛盾,最终是否只剩下武力解决的办法呢?现在,小马哥上台后,两岸关系总算缓和下来了,但前天美国政府却在此时对台推出了64亿美金的军事销售,甚至包含了攻击力甚强的阿帕奇。时局的风云变幻,大国的谋局角力,从来都以民众的鲜血铺路。只是我们升斗小民,不愿意看到战争的场面却又无力去改变些什么,只能等待。
就如同电影《乱世佳人》描述的美国南北战争时代,思嘉丽说了“After all,Tomorrow will Be Another Day”。
而明天,到底又会如何呢?
祖辈的大时代,我们的大时代。

记得童年的乐事之一,便是依偎在奶奶家的大床边,两手托着腮帮子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
奶奶今年刚好80岁整,推算回去,应该是出生在1928年吧。那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刚刚北伐成功。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并开始了国民政府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十年黄金时期。
奶奶出生的家庭也可以算是中产以上的人家了,当时奶奶的父亲在鼓浪屿开了一个客栈叫“中兴栈”(根据奶奶的发音,我想应该是这样写吧),据说在东南亚一带甚有名气。在厦门岛则是开了一家黄包车公司,有几十架黄包车。此外,在Philippines和Singapore等地,也有不少宾馆大楼之类的产业。甚至还在Philippines娶了一个南洋二房,生了几个我奶奶这辈子从未谋面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
在中国,奶奶的母亲死得早,留下了三个女儿。老大,也就是奶奶的大姐,是三个女孩里最聪明的,不花什么心思但读书总是读得最好,而且还早早地学会了吸烟、赌博、交男朋友等等。奶奶排老二,最不会读书,但因为最听话所以最得她父亲的宠。因为怕挨私塾先生的戒尺打手心,奶奶时常借口肚子不舒服而不去上学,而宁愿跑到鼓浪屿的客栈里帮忙打理杂事,结果单单一个小学一年级就读了5年,最后只好辍学在家帮忙她父亲做事。
本来,生活或许也就可以这样简单而幸福地继续下去。但是时局打破了人们的美梦。日本兵打来了,城里一片恐慌。鬼子甚至冲到了奶奶的家里搜查,把衣服橱柜都用刺刀扎得乱七八糟。二叔公当时据说是“厦门十八猛”之一(有点像厦门小刀会之类的黑社会组织),由于长得高大(1米9几),被日本人认为有当兵的嫌疑,也被拖到了街口准备集体枪杀,后来由于街边有突发事件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而侥幸逃脱,一路狂奔躲到了厦禾路的钟楼里才幸免一死。大家都吓坏了,为了躲避战乱,奶奶一家迁居到了鼓浪屿。这个万国租借地,由于有英美德等各国势力的存在,所以相对要安全许多了。但时局的影响,生意显然是不好做了,我不知道奶奶的父亲是不是在那个时候染上了毒隐的。我只仿佛记得,再后来,奶奶家在厦门的房子着火了,人都冲了出来,但屋子里的许多商业票据和房屋地契都烧光了,家也就慢慢地败落下去。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奶奶的父亲病死。小小的厦门,日本兵、国民党兵、共产党兵,进进出出,此灭彼兴。再此后,大跃进、三年大饥荒、文化大革命,纷纷攘攘,民不聊生.......呜呼,生为乱世人,莫如太平犬。奶奶这一代人,作为普通老百姓,尽管她们远离政治,尽管她们渺小得就如同草芥,但是,她们的人生,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大时代的烙印。
而去年,台湾人搞入联公投,据说有50万人在台湾游行,连温哥华的台湾人也在BURNABY游行呼应。一边是台湾的疯狂热情,一边是大陆的言辞批判。从温哥华的中文电视讨论节目来看,关于这个问题,在海外华人社区里,意见分歧也相当的大。台湾人的民意应该尊重,但大陆人的民意也一样不容忽视。谁对谁错?这一切矛盾,最终是否只剩下武力解决的办法呢?现在,小马哥上台后,两岸关系总算缓和下来了,但前天美国政府却在此时对台推出了64亿美金的军事销售,甚至包含了攻击力甚强的阿帕奇。时局的风云变幻,大国的谋局角力,从来都以民众的鲜血铺路。只是我们升斗小民,不愿意看到战争的场面却又无力去改变些什么,只能等待。
就如同电影《乱世佳人》描述的美国南北战争时代,思嘉丽说了“After all,Tomorrow will Be Another Day”。
而明天,到底又会如何呢?
祖辈的大时代,我们的大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