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载酒行


汉家儿郎


搜 索
 
文 章 分 类
且听风吟  
谈史论政  
游山玩水  

统 计 信 息
点击: 133992
帖子数量: 17
开辟个人空间: 2008-10-18
最后更新: 2010-04-20

最 新 日 志
此功能已被空间主人关闭

最 近 访 客
还没有任何会员到访.

快 速 导 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友 情 链 接
此功能已被空间主人关闭

RSS
 
 
 
 
 
 
 

【 望乡 】 更新至 厦门中秋博饼民俗图片 

文章内容

作者[汉家儿郎] 发表于[2008-10-27 20:44:13]

【 望乡 】


我总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见那天边翱翔的飞鸟和海滩上一串串的足迹。
在落霞辉映的长空与金光点点的海滩之间,是我自己一路跌宕远去的身影。

然而,我的心并不曾随我的身云水西行。
我的心,徘徊迷失在了这里。
因为这里,有我最爱的亲人,最美的回忆;
因为这里,有我麦田的守望,风中的吟唱;
因为这里,是我永远魂萦梦绕的故乡。


---【乡风 . 鼓浪屿】
记忆中的外婆,是个温雅娴静的人。外婆出生在香港,成长在厦门,生活在鼓浪屿。因为外婆的缘故,鼓浪屿自然就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至今仍是我难以忘怀的童年天堂。

我喜欢那一望无际的海,无处不在的绿,上下起伏的坡,曲曲折折的路,
以及偶尔从清幽院落里传来的悠扬琴声。

我喜欢那云端翱翔的鸟,花间起舞的蝶,树梢鸣唱的蝉,海面腾跃的鱼,
以及偶尔从“港仔后”沙滩里钻出来的小小海龟。

我还喜欢在明艳的夏日与一群朋友沿着美丽的环岛路漫步,一起海里戏水、沙滩上打球,最后围坐岸上,一边喝啤酒,一边看那海上明月、潮起潮落。

或者,或者在一个冬日的午后,与太太到龙头路一家咖啡厅的阁楼,让温暖的阳光懒洋洋地铺在身上,手捧一杯清茶,一边聊天,一边看那窗外的繁华街巷、绿女红男。

鼓浪屿也曾几经沧海桑田,从延平郡王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基地,到近代列强侵华辱华的万国租借。而如今,当年的历史风云早已随风散去,小小的鼓浪屿于我而言,就如最爱的一本书,翻阅千遍也不厌倦;就如最爱的一壶丹凤高梁,历久弥香,点点品味、滴滴醉人;更如那清秀的邻家女孩,隔着院子的一堵矮墙,垫起脚尖,偷看她如花的笑靥。蔚蓝的天空中,永远飘荡着秋千,还有她银铃般的笑声。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漫步小小的鼓浪屿,方圆不过两公里,没有车马,只能步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每一个角落都有风景,每一个风景都有别样的滋味。从宋代的“园沙洲”、“五龙屿”,到明代的“鼓浪屿”,再到近代的万国租界。不同的历史时代,给鼓浪屿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今天我们GOOGLE“万国建筑博物馆”这几个中文字,首页里一定有几条是关于厦门的鼓浪屿。

躲进小楼成一统,钻入小巷觅芳踪。说到街巷,就不多谈楼了,虽然鼓浪屿的名楼还有 八卦楼、番婆楼、观海园、杨家园、汇丰公馆、原英国领事馆、原美国领事馆、原日本领事馆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有缘到鼓浪屿的话,自己到小巷里到处转转就会发现,用不着随着岛上的导游去那些游人拥挤的地方。(本帖也不介绍 日光岩、郑成功纪念馆这些游人必去的知名景点)

其实,对于生活在鼓浪屿的人而言,寻常巷陌、普通百姓的庭院比那些知名景点对我们来说更有味道,就如一杯清茶,幽幽的清香,淡淡的喜悦,这种体验只有静下心来生活上一阵子才可以感受到。

漫步鼓浪屿,想起许巍的歌词:

很多事来不及思考
就这样自然发生了
在丰富多彩的路上注定经历风雨
让它自然地来吧
让它悄然地去吧
就这样微笑地看着自己
漫步在这人生里 yeah
当往事悄然走远
只留下清澈的心 yeah
让我们相互温暖漫步在这阳光里........



---【凤舞 . 凤凰木】 Page 4

红花绿叶? 太寻常。
凤舞九天? 太飘渺。

没有见过她的人,永远无法想象她的美。
见过她的人,却又往往踌躇于如何描绘她的美。

其实,厦门本土的珍稀树种并不少。植物学里的活化石---水杉、银杏、还有长在水里的红树林,在这里都有。对了,还有橡树,鼓浪屿人舒婷曾经吟唱: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然而,我最爱的还是那漫街遍野的凤凰木。每到夏日,凤凰木陆续绽放。一开始,只是一团小小的火苗摇曳在树冠。渐渐地,一点、两点、三点,小火苗变成了燎原火,燃遍了大街小巷,那色彩鲜艳得令人不忍直视。

但她又不象樱花盛开时那样,一定要霸占整个枝头,把树木淹没。凤凰花开的时候,凤凰木的叶子也一片翠绿,暖色系的红与冷色系的绿相映成趣,实在令人赏心悦目。

凤凰木是厦门的市树,最佳观赏地点在槟榔路沿湖一带。


---【鹭鸣 . 白鹭洲】 Page 4

厦门,别名鹭岛。如果你遇到中国人名字里带有“鹭”字的,那么十有八九是来自厦门。自古以来,厦门一带是中国白鹭、华南虎的主要栖息地。翻开《辞海》,我们会发现,华南虎的注释上明确说了:华南虎,又名厦门虎。可惜现在的厦门,再也没有野生华南虎的踪迹了。据说,数十年前,最后一只华南虎从南太武岛渡海游到了鼓浪屿,被乡勇们堵在一条小巷里击毙了。这条巷子,至今名叫虎巷。

言归正传,华南虎虽然绝迹了,白鹭家族在厦门却日益壮大。白鹭在厦门主要分布在市区中心的白鹭洲和鼓浪屿附近的大屿岛白鹭保护区等。厦门还是中国观鸟协会的主要基地之一。除了在武汉泛舟东湖时曾看到过漫天野鸭之外,在中国现代都市中心就能够观赏野生飞禽的地方,恐怕不多吧。

当今厦门最繁华最现代的地方,其实不在与鼓浪屿隔江相对的鹭江沿岸(见此帖第一图)而是环白鹭洲湖滨南北一带。

解放前,这里是厦门八大景之一“员(竹字头)当(竹字头)渔火”,此处为厦门内海,入夜后万家渔火停歇港湾,与灿烂星空相映成趣。可惜,建国后当局搞围海造田,沧海被人为地变成了桑田,万顷大海变成一个小小内湖,最后发黑发臭。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幼时,看到的员(竹字头)当(竹字头)湖白鹭洲不过是一片长满了芦苇的小沙洲。

然而,上苍并没有摒弃员(竹字头)当(竹字头)湖。到了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厦门领风气之先,治理员(竹字头)当(竹字头)湖等环境问题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这个臭水湖才得以成为今日白鹭翩翩起舞,亭台楼阁高耸的繁华胜地。


---【民风 . 礼艺乐】 Page 5

语言

自五胡乱华后,更有女真、蒙元、满清等数度蹂躏中原,中华北方大地一片腥膻涂炭,随着永嘉南渡后,东晋、南宋、南明等汉人王朝对江南闽粤的开发,华夏衣冠才得以在南方存下一缕血脉。而厦门地处八闽,史上战乱绝少,所以一些传统文化也相对保存得比较完好。

首先,在语言方面,厦门方言属于闽南语,是唐朝的官话,保留了大量唐、宋时代的词汇用法。许多古汉语特有的音节音调,比如诗词里常见的入声等,在闽南语里还有。所以我们今天读唐诗宋词,会发现许多读起来不押韵、平仄不对的,用闽南语或者粤语,反而可以押韵,非常顺畅。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唐代杜牧的诗句《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里的 斜 字,现代汉语读Xie,和下一句家字的发音不配。但闽南语读Qia,这就押韵了。还有,闽南语里“锅”叫“鼎”(Dia入声),“跑”叫“走”(Zao入声),“学校”叫“学堂”,“背心”叫“甲子”等等,都是古汉语的用法。


闽南话在国内主要通行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地,在海外则通行于台湾全岛和新加坡大部分华人。

记得还在中国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工作的关系,打电话到了公司在亚太区的分部新加坡,在OUTLOOK的Address Book上查到对方叫Janice Oh,看名字感觉就是个老外,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就用英文交谈了起来。讲了几分钟,对方知道我是从中国打来的,居然就和我讲起了汉语,又聊了几分钟,我提到说我在厦门,没想到,她竟然和我说起了闽南语!原来,她的姓Oh,其实就是汉语的“胡”,用闽南语来读就很清楚了(发音为O“哦”)。还有,像海外华人常见的姓Ng,其实就是“黄”,Wong是“王”,Tan是“陈”,“Lim”是林,用闽南语都可以读通。(Ng在广东话里则是吴,Wong才是黄,Chan是陈,所以我们遇到这些拼写的时候,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弄清楚对方到底是讲哪种方言先)

至于闽南语内部,不同的地方也有略微的差别,基本上漳州话偏硬,泉州话偏软,厦门话则是漳州泉州方言的结合体。台湾当代通行的方言虽然自称台语,其实就是闽南语,基本上和厦门话一致。从明代开始,闽南人主要是泉州漳州一带的百姓移民台湾。所以现在台湾的民俗语言饮食习惯等基本和闽南地区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民进党几任元首领袖多数人的祖籍地也都在闽南。(特别是小小的漳州,走出了当年南宋诛杀奸臣贾似道的义士郑虎臣,也走出了时代的小丑陈水扁等人。造化小儿,实在无常,只能一笑了之)

宗教

讲完语言讲宗教,闽南信仰以传统的佛教为主,西洋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并存。

厦门许多的家庭信仰佛教(象我的父母家和多数亲戚家,甚至几个住在温哥华的厦门籍朋友家里,都设有佛龛香案)每逢初一十五或重大节庆,市内主要的寺庙如南普陀寺等地总是香火鼎盛。

还有,像台湾澳门一带敬拜的妈祖,其实就是福建的少女林朝英,后被尊为海神。厦门沿海一带的渔民也拜妈祖。

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分布,除了西北陕宁青新一带,恐怕就只有闽南等地了。厦门以前属泉州府,泉州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古称刺桐),所以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人定居此地。现在厦门还有一些回人的后代,忌食猪肉,多以“马”或者“郭”为姓,但从外表已经看不出和汉人的区别了。

民俗

比较有意思的还是民俗这一块,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庆之外,厦门人还保持了佛祖诞辰和中国传统的鬼节(在厦门叫普渡,在台湾则叫中原节)等重大节庆。所谓中原普渡,就是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整个月,以街道为次序,每天都有不同的街区轮流庆祝。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祭拜祖先及各路鬼神,然后大宴宾朋。其热闹程度不下于春节。
还有厦门的中秋节,和大陆其他地区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他地方的中秋,无外是吃吃月饼赏赏月,但厦门的中秋夜往往是举城沸腾,前后持续一周左右。因为中秋节,厦门人都会轮流做东,把亲戚朋友同学聚在一起搏饼。这是明代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厦门起兵反清复明时,为解将士思乡之苦所做的游戏,流传至今。

具体就是以六颗骰子为工具,按照数字组合来规定不同获奖等级。分状元、对堂、三红、四进(进士)、二举(举人)、一秀(秀才)等六个级别。每次搏出的骰子里,若有一个四,则得一秀,若有四个四,则可称状元。以前的奖品都是特制的游戏月饼(在温哥华也可以买到,还有具体的游戏介绍哦),但随着这项习俗的推广,后来所有在厦门的外资企业和外来人口也都纷纷参与,这项游戏的奖品渐渐演化为具体的实物。厦门政府有一年举办的全市搏饼大赛,整个鼓浪屿摆下数百桌,每桌十人左右,每桌的状元再层层往上搏出最后一个总状元,奖品是一辆轿车。

我所在的外企,每个部门也都各自组织中秋活动,我们的那个部门有一年的中秋除了博饼,还有抽奖,200多人中抽出了2辆宝马,3辆捷达,可惜俺只搏到了几个牙膏牙刷和洗发水。

大学

提到厦门大学,北方来的朋友了解的可能不多。尽管在抗战时期,厦大曾被美国学者称为“加尔各答以东第一大学”,国民政府时期号称“南方之强”,尽管作为五大特区中唯一重点大学的厦大,其经济系(国贸、会计、经济)和生物系在目前全国排名前三,丝毫不逊于清华、复旦、同济等名校,但作为整体,厦大的综合排名在全国只能排20名左右,和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的著名高校还有一定差距。

尽管厦大也曾有林语堂、鲁迅、陈景润、余光中、易中天 等人就读或任教,但厦大最吸引我的还是她独特的山水之美。漫步厦大的映雪楼、蘘萤楼、群贤楼、上弦场、芙蓉湖、情人谷等地,我敢说,在国内数百所重点高校中,除了武汉大学,可以和厦大并肩媲美的大学校园,几乎没有。

集美

谈到厦门的大学之美,集美大学自然不容错过。

她位于厦门郊区集美区,同样是依山傍海。1918年由新加坡华侨陈嘉庚创立兴办,前身叫集美师专。和厦门大学一样,集美大学在中国北方的名气不大,但在东南亚一带(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集美大学(特别是她的航海专业)可谓声名显赫。

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集美大学的龙舟池以及鳌园一带的美景。浓郁的中国式亭台楼阁让人仿佛置身于某个江南园林之中,而不是森森的象牙塔里。

谈到厦门集美,可能有印象的朋友不多。但如果提起金庸笔下“为人不识陈近南、即称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喜欢武侠书的同学们或许会跳起来吧。

是的,当年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就是厦门集美人。郑成功在厦门反清复明的时候,江南一带有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等大师,在总部厦门这里有陈近南等肝胆豪侠。据说清帝皇太极也是在厦门郊县同安县战死(这一事件,目前史学界尚有争议)。反清复明固然失败,但历史的长河留给了厦门,一种汉文化上的滋养。从厦门的名字思明州、思明区,都还可以看到当年反清复明精神的流传。


---【霓光 . 厦门岛】to be continue
---【美食 . 闽台菜】to be continue

附【史记 . 思明州】
for detail pictures, pls see below page by page


厦门鹭江两岸风光
厦门鹭江两岸风光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闹闹叔叔
Re: 【 望乡 】
汉家儿郎 写道:
【 望乡 】


我总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见那天边翱翔的飞鸟和海滩上一串串的足迹,在落霞辉映的长空与金光点点的海滩之间,是我自己一路跌宕远去的身影。然而,我的心并不曾随我的身云水西行。我的心,徘徊迷失在了这里,因为这里有我最爱的亲人,最美的回忆;因为这里有我麦田的守望,风中的吟唱;因为这里,永远是我魂萦梦绕的故乡。





汉郎抓住一次。本来是她,结果改成了我。 big_happy.gif

2008-10-27 20:50:59 | 引用
无题
我要去厦门,我要去厦门

还说呢,前两天跟LD说其说我们老了后,不要再北美呆着,也不在中国的大城市呆着,一定要去厦门,珠海这种城市养老。 汉兄麻烦先帮助买套住房在厦门。

2008-10-27 20:51:47 | 引用
散淡之人
不住在这
无题
厦门无疑是山清水绿的福地,羡慕

2008-10-27 21:00:32 | 引用
无题
【乡风.鼓浪屿】

记忆中的外婆,是个温雅娴静的人。外婆出生在香港,成长在厦门,生活在鼓浪屿。
因为外婆的缘故,鼓浪屿自然就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至今仍是我难以忘怀的童年天堂。




鼓浪屿南面风光
鼓浪屿南面风光

2008-10-27 21:02:10 | 引用
汉家儿郎
汉家儿郎
无题



我喜欢那一望无际的海,无处不在的绿,上下起伏的坡,曲曲折折的路,
以及偶尔从清幽院落里传来的悠扬琴声。






环岛路耶风寨部分
环岛路耶风寨部分

2008-10-27 21:10:18 | 引用
Re: 【 望乡 】
瞎XX闹 写道:
汉家儿郎 写道:
【 望乡 】


我总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见那天边翱翔的飞鸟和海滩上一串串的足迹,在落霞辉映的长空与金光点点的海滩之间,是我自己一路跌宕远去的身影。然而,我的心并不曾随我的身云水西行。我的心,徘徊迷失在了这里,因为这里有我最爱的亲人,最美的回忆;因为这里有我麦田的守望,风中的吟唱;因为这里,永远是我魂萦梦绕的故乡。





汉郎抓住一次。本来是她,结果改成了我。 big_happy.gif


什么意思?没看懂,我的手稿分别写了三遍,全都还在簿子里,原句如此。我太太不是厦门人。

2008-10-27 21:14:23 | 引用
汉家儿郎
汉家儿郎
无题



我喜欢那云端翱翔的鸟,花间起舞的蝶,树梢鸣唱的蝉,海面腾跃的鱼,
以及偶尔从“港仔后”沙滩里钻出来的小小海龟。




鼓浪屿港仔后海滩附近
鼓浪屿港仔后海滩附近

2008-10-27 21:33:19 | 引用
无题
只觉得是她得话就合情合理了,哪有大老爷们一个人去海边吹风看自己身影的

2008-10-27 21:36:28 | 引用
闹闹叔叔
汉家儿郎
无题

我还喜欢在明艳的夏日与一群朋友沿着美丽的环岛路漫步,一起海里戏水、沙滩上打球,
最后围坐岸上,一边喝啤酒,一边看那海上明月、潮起潮落。




鼓浪屿西南海岸
鼓浪屿西南海岸

从鼓浪屿遥望厦门岛
从鼓浪屿遥望厦门岛

2008-10-27 21:48:37 | 引用
无题
照片拍的很漂亮

2008-10-27 21:54:40 | 引用
闹闹叔叔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免费注册, 或者点击此处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Private Policy | 模板设计: 部落窝模板世界 | 页面生成: 0.052
部落窝模板世界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