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飞鸿

踏雪飞鸿
我与无边诸有情

本来即是正觉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

即发殊胜菩提心

文章分类
标题搜索
 
最新帖子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统计
点击: 71387
帖子数量: 222
开辟个人空间: 2014-11-26
最后更新: 2024-07-26
RSS订阅
 
 
 
 
 

念佛的修法 (二) 

文章内容
踏雪飞鸿 2014-11-29 18:51:22
念佛的修法 (二)


智圆法师 编述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也要清楚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讳的首先是精神涣散。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才能做好。如果精神涣散,或是处在昏沉、掉举等状态当中,那这一句佛就不可能念好。每一句佛号都要念得真实纯一,念得像纯金那样,念不好就会掺杂很多杂质。这上面有一比一百,一比一千的差距,从这点来说,我们一定要注重念佛的质量,宁可少念一点,也要把它念好。如果只是赶速度、赶数量,那就完全是骗自己而已,自以为念了很多,结果很多都是不如法的念佛,这样就空过了。

  其实修任何法都是用自己的心来修的,都要专心致志才能修好。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尤其修念佛法门,关键就是要使自己的心集中在佛念上。释迦佛传给我们的念佛法门,是在生死最切近的根本上进行转换。我们的心不念佛,就会一直念轮回里的事,念贪嗔痴,念杀盗淫,这样就会导致生死相续不断。而念佛就是在这个业根的意识上作转换。也因此我们念佛就是当下处在出生死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一心专注地把这句佛念得清清楚楚。

  其次,就是忌讳字句模糊,所念的佛其实是自己心的体现,如果字句模模糊糊,连自己都听不清楚,又怎么能感动佛呢?念出的声音清清楚楚,就表达了我们的心。这个音声也就是心,现在要下功夫的地方,就是念这六个字的音声要一丝不苟,每个字、每个音节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才是真正在念。

  “念”就是明记所缘的意思,所以从始至终都要清清楚楚地听到这句佛,这才是真念佛,才会有真感应。念的字句一模糊,就表明自己的心已经不是念佛的状态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念得模糊不清,就不算是在很清楚地念“阿弥陀佛”。

  还要避免的是开始念得非常快,后来越念越慢。逐渐地就越来越脱出正轨,念得既没有音节,又不能一句一句地很切实地连贯起来,这样心口不能相应,所念的这句佛就不能摄住自己的心,反而落在各种昏沉、妄念当中,这就是古德感叹的“轻忽养识”。

  现在就要懂得怎样才能有效地摄住这颗心。要用念佛的声音来摄住,因此把握声音的音节就很重要。这时你内心的状态、身体的状况等都跟声音的节奏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一乱,心肯定也就乱了,身心的状态就会失掉平稳、安详,念得气急败坏或者散乱、松弛,都没办法跟佛感通,也就难以体现修法的利益。

  很多人会说:我们只要心里向佛就可以,不必要讲究什么念佛的音节。这完全是不懂,其实我们的心不可能离开当下的显现,我们身口意的状况就在体现、反映自己的心。如果念佛的声音每一句都合乎韵律,都念得非常好,那我们的心也会安详、统一、和谐,这样就容易相应,自己也会念得很清净。

  这句佛念得清清净净,你的心自然也会清清净净,也就自然能和佛感通,念的佛又反过来加持在自心上,自己的善根就能显发,佛的加持也就能注入。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我们的心处在至诚恳切的状态,从心里念出的这一句佛就一定是清净的,只要一听你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你当下内心的状况。

  如果是从很清净的心里念出来的,念佛的音声就会有很大的加持。从清净心里念出的声音,它会再加持到你的心上,就像珠子放光还会照到珠体上那样。从至诚的心中念出了万德洪名,与此同时佛光也在你的心中加被。如果念得模模糊糊,就连基本的诚敬都不具足,心里有过失,又怎么能感通佛呢?要明白自力、他力和合的道理。我们心里一有偏差,修法上就会出问题。念的声音如果有韵律、有节奏,心自然就很统一,就会越念越好,进入良性循环当中。

  什么叫良性循环?以清净心念出来的时候,所念的佛号就很清净、很高雅。而每念一声佛,又会感染我们的心,加持我们的心,又会激发我们的善根,这样反复进行就是进入了良性循环。就像世间的音乐,一旦听者进入了境界,他就会一直处在这种良性循环当中。而且一句接一句地绵密连贯很重要,就像水相续不断地流,要达到很绵密地运转,其它妄念进不来。你越是能够认真把握事相方面的韵律、节奏、清晰、连贯,各方面都一丝不苟地做好、配合好,就越能把全身心都纳入到念佛的正轨当中。这样念,每一句都会有很大的功德,在一座念佛里就能出现无量功德。很多人之所以轻视念诵,只不过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这里面缘起的道理罢了。

  在六根当中,关键要抓住舌根、耳根和意根。这三个根如果配合得很好,就会使得每一念都是清净的佛念,而不会增长生死的业识,这就一定能把我们的业识心转成清净光明心。

  相反,如果你念这句 “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心和口分开了,嘴上虽然还是在念,但心里早就跑了,这就是假念佛。口里由于惯性,还是重复这句佛,但心里却在打其它妄想,这就是心口不一,表面在念佛、里面在念贪嗔痴,这样放任自己的心不断地起妄念,这种状况就叫做“轻忽养识”。这都是自己用功不痛切所导致的。由于自己修法的时候非常轻浮、不殷重,结果导致只是在不断地培养妄识,使它的力量越来越大。这时候不能允许这种状况发展,不然这样发展下去就会串习成妄想病,以后一坐下念佛就妄想一大堆。久而久之,就成了难治的习气病。

  这里要辨清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安下心来念佛的时候,看到心里的妄想不断地此起彼伏,这并不是坏现象。过去一直处在散乱中,也不晓得自己的心有多么散乱,现在静下来了,就看到心里有很多妄念生起,这是正常现象。这时只要坚持这句佛号就可以,妄念任它随生随灭。也就是你只要不支持它,不跟随它,在动过多次之后,它自然也就停歇了。这是因为你开始静下心来专注念佛了,所以就看到了内心的妄念不断地现起,只要不跟着它跑,久而久之,这种状况就会消失。

  但是,如果念佛的时候,放任自己的心念贪嗔痴,心跑了很久也不知道,那就是在随妄念流转,这是在培养生死业识,照这样发展下去,妄想病会越来越大。因为,平时做事的时候还没功夫打很多妄想,现在坐下来刚好打妄想。这样养成习惯,就会嘴巴念佛和心里打妄想同时进行,这就是放任自心的结果。

  这里就是一念之差。一是看到了妄念不去理它,仍然坚持佛念;一是心口不相应,光是嘴巴念佛,心里却放任妄念,这会导致妄念的势力越来越大。这样念下去,就不可能达到念佛功夫成片。

  [1] 下文主要讲解出声念佛的要点。自己静修时则须多采用金刚持念佛法,即声音在唇齿之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踏雪飞鸿
无题

2014-11-29 18:55:39 | 引用

发表评论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